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也该深刻体会其,为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根深叶茂,文化为魂。在中华文明的漫长河流中,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血脉,更是国家的灵魂。从甲骨文的神秘符号到唐诗宋词的华丽篇章,从周易八卦的哲理思考到儒家经典的伦理智慧,这些文化积淀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正如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所强调的那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因此,传承与弘扬这一宝贵财富,不仅是为了留住历史的记忆,更是为了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滋润,更需润物无声的浸润。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工作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影视作品、文学创作、舞台表演等多种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国风音乐、汉服复兴运动等,正是在探索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创造性转化。这样的传承方式,既避免了简单复古的僵化,也避免了盲目排外的狭隘,展现了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已成为常态。对于中国来说,既要坚守文化自信,又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意味着,在汲取外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发展本土文化特色,使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占据一席之地。如电影领域,尽管国外大片冲击国内市场,但国产电影并未因此而没落,反而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说明,只要我们坚持扎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勇于创新,善于借鉴,就能够创作出既具中国特色又能与世界对话的艺术佳作。文化自信不是闭关自守,而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之中,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