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素养之真  探教学之道 ——2024年全市普通高中美术教学视导纪实

Cynthia Hsin🦄
创建于2024-10-30
阅读 32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市教科院关于开展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视导导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活动通知要求,2024年10月30日,济宁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马龙老师、高新区高中学段部分美术教师莅临济宁海达行知学校高中部开展美术学科教学视导活动。本次美术学科视导课分别由济宁海达行知学校的常子为、刘玉良、刘革三位老师执教。听课教师们采取了听、评、看、查、析等形式,聚焦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能力和美术专业课堂现状等进行精准把脉。

  常子为老师在高一年级执教

         《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

       课程创造性的引用了数字技术进行云观展,同时在教室内通过布置大量与光影表现相关的艺术作品营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构图和光影两个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设计光影游戏活动,结合手电筒教具完成光影探索,并将探索结果进行总结,回归名画鉴赏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发现不同时代光影的审美差异。再结合两个突破时代审美的美术历史事件,从社会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等多个维度分析印象派产生的必然因素。最后结合信息时代下艺术多元化表现,畅谈当今艺术表现形式及感受。整节课从美术作品鉴赏入手,回归艺术生活本质,挖掘美术作品创作的底层逻辑,为打开学生美术鉴赏思路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刘玉良老师在高二年级执教

《中西绘画特点比较》

       本节课通过中西经典美术作品的赏析,研究其造型方法和空间处理的区别,并总结出中西绘画的特点,对比分析其构图、造型、色彩、空间等方面的不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鉴赏清明上河图和巴黎蒙马特大道,结合美术鉴赏四步法运用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维度完成一份鉴赏报告。课堂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大胆展示分享,在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思维模型,鼓励学生积极创作美术作品,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记录自己最美的青春。

刘革老师在高二年级执教

《光与影的魅力—完成一幅光影素描作品》

       光影素描是一种通过运用光影来表现物体形态、质感和空间感的素描技法。它不仅能够展现物体的外在特征,还能够传达出物体所蕴含的情感和氛围。本节课从分析历届美术高考素描高分卷,帮助学生了解到画面氛围感的营造在联考中的重要性。学习目标设计清晰具体,学生兴趣十足。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的了解光,刘革老师从光源方向、光源强弱、光影随行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并现场示范作品。学生身临其境看到画面氛围快速建立的过程,并动手实践体会光影的魅力。

       在评课环节中,济宁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马龙老师与听课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深入研讨。对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课程结构、重难点划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课堂时间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专业点评和细致分析,既充分提炼每位教师的教学亮点,也明确指出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马龙老师希望美术教师们注重课程计划的条理性,归纳分析课程知识结构体系。鼓励各校老师加强互动交流,把区域教学研讨活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常态化工作,进一步发挥济宁海达行知学校高中美术学科基地作用。

         “远航风正劲,扬帆正当时”,本次教学视导工作为我校美术学科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海达全体美术教师将以本次教学视导为契机,对美育工作再认识、再深化、再学习。扎根立足学生主体,扎实有效实施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课堂实效,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力争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学校将进一步围绕高中美术教学形式的变化发展,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探索更多助推学生发展、提升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科基地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促进学科基地高质量发展。

阅读 32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