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理实和合唯实

青春羽联
创建于2021-11-11
阅读 3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4:32

目录

一、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二、教育家魏书生的新思维

三、破解李嘉诚、吴士宏的成功之道

四、经验手册与历史科学

五、案例学习与实战训练

04:57

一、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一个没进过一天军校的师范中专生,何以能统帅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他由一个门外汉成为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的法宝就是他的八字妙诀—“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毛泽东明确指出:“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这八字妙诀,不仅造就了毛泽东,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将军和元帅。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就是—从工作中学习工作,从策划中学习策划,从写作中学习写作,从演讲中学习演讲,从交际中学习交际…一句话,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学到真本领。



鲁迅先生说过一段妙语:“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100岁也还是不会走路的。”要学会走路就必须迈步;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能力从何而来?只有从实践锻炼中来。


要获得骑自行车这种能力,不外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反复讲解骑车的知识骑车要领20条,骑车须知50条,注意事项30点,不仅知道了,而且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耗费几个月时间后给你一辆自行车,照旧还是不会骑。并且有了过细的条条框框,反而起到束缚手脚的作用,还会对骑车产生畏惧心理。另一种是找辆自行车,再找个大操场,自己在那儿练,练不到三四天,便会骑了。可见,骑自行车的能力,主要是靠自己练出来的。事实上,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如此。

有的专学市场营销的高才生,到公司开始做销售后,却不能适应销售的推销工作。而公司里推销成绩最好的推销员只是初中毕业。那个初中毕业的推销员,没上过大学,更没有学营销专业,为何胜过专门学营销的大学生取得最好的销售业绩呢?就是因为他采用了学习推销能力的最佳方式—“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推销中学习推销,即在实践中进行实学。

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主要靠练笔等写作实践。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写小说要少看小说写法之类的文章。文章做法的书看多了,反倒无从下手了。近年来西方写作教学研究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成果表明,“语法知识学习对于提高写作质量并无效果”,“如果过分注意语法,反而有可能干扰写作过程”。

种种事实证明:获得能力,提高本领,不能被告诉,不能被灌输,只能靠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即采用实学模式,这是提高本领的基本模式。

策划大师王志纲认为:“在学习上,比书本更重要的是向企业学、向市场学、向专家学,在实战中动态地学习,才能把握鲜活的、内在的、关键的、管用的东西。”向书本以外的实际事物学习,在实践中动态地学习,也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实学方略。

当然,实学并不排斥书本学习,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修养后,可以更好地实行实学。学过市场营销知识的高才生,如果又能在实践中进行实学、善于实学那么所取得的成就自然会超过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推销员。但是一定要记住:对于培养能力来说,实践学习比书本学习更重要!

高分低能”的产生,就是因为学校教育的学习模式重听讲、重识记,而轻第实践、轻锻炼。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很不满意,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办事章能力都很不理想。难道学校就不能培养这些能力吗?一项对清华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专业技术过硬,只是普遍喜欢单干,遇到不同意见或矛盾时不善于处孳理,不善于与领导沟通,不过同样是清华的学生在校期间曾任过学生干部的略同学,可能成绩并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协调能力就很强。这方60是因为当干部的实践锻炼了组织能力。可见,只要有哪方面的实践,就能锻炼哪方面的能力。学校没有给每一个人提供那样的实践,怎么能指望具有那种能力呢?


上海有一所著名职校推出一项改革举措:学校的校长助理、教导主任助理和总务主任助理,不是别人,都是十六七岁的在校学生。学校80%以上的学生都过了把“官”瘾,都真刀真枪地练了一把。有的学校也搞过什么“一日班长”之类,但那些都是走形式,而这个学校给这些“校长助理”、“教导主任助理”们的却是实际的权力、实际的锻炼。例如,组织去外地看画展,校长助理就要负责购买学生票。学校食堂煤气管道出了故障,就必须负责去处理,哪怕事情很棘手也得硬着头皮干。


那些原来十分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在实践锻炼中锻炼出了高强的办事能力,一般学校难以培养的社会智能他们却都有了。所以,这个学校虽然是职校,可是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却十分抢手,不少人还跻身著名跨国集团企业工作。学生们都说学校里的“官”真没白当!这个职校所采用的实际上就是“实学方略”。通过实学,他们的能力能不高吗?能不成为抢手货吗?

美国的全国教育组织联合会曾推出一项十年计划,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从实践中学习,即“边干边学”,并认为“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教育革命,对今后美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也是学习理念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将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将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古代先哲早就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早就指出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习斋可见,古代先哲也特别重视躬行实践、身体力行、实战练习,这和美国的“边干边学”毛泽东的“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完全一致的。尽管古今中外不少有识之士都特别重视实践学习,然而当今人们,特别是学校学生,仍特别重视书本学习,忽视实践学习。这是能力、本领差的根本原因。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学习革命,使我们的整个学习重心,不再是读书、听讲、记忆,而是实践行动修炼。

04:56

二、教育家魏书生的新思维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他大刀阔斧的教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谈到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要说有秘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平时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多干活儿,少闭着。“他解释说这完全是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想占便宜一自捡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魏书生不仅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并且还任校长兼书记。同时,还有“五多”一兼职多,各种兼职达40多个;会议多,每年4个月以上外出开会;负担重,来访参观客人多信件多,每年1200多封信;债多,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和许多本专著。

这么刻的担子,都担在他一个人肩上。换了旁人,准吃不消,巴不得赶紧推掉。而魏书生恰恰相反,这些重担子都是他自己主动争来的。最开始,上级只委派他当校务处主任,没有当老师、当班主任的任务。可是他千方百计,一再诚总上书要求教语文课、当班主任。给自己不断地压担子。能力也就在不停地重“压“下迅速提升。

魏书生不仅自己靠“抢挑重担”思维获得极大成功,他还把这种思维告诉给手下的青年教师们。

他问很多教师:“每月给你200元工资不变,面前放着两副工作担子,一副100斤,一副200斤,挑哪一副占便宜?“
有的教师说:“当然挑100斤占便宜。”
魏书生问:“为什么?“答案是省了力气。

不少人能力差,原因就在这个观念上。工作挑轻的,力气是省了,增长能力的机会也放过了。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重担子压出来的。有的人推卸掉了领导让他担的担子,自以为是占了便宜,实际上是把机会把能力推出去了。而有的人抢挑重担,便抢到了锻炼自己增强能力、显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他开头的表现不会很出色,但随着实践锻炼的增加,他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挑重担占便宜的思维,使魏书生学校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争挑重担蔚然成风。比如,一个刚分来不久的老师除了教本专业之外,还主动请求教英语,而且一分加班费也不要,只是为了占锻炼英语能力的“便宜”。

“挑重担占便宜”,也成了魏书生所教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他的班级里,一切杂事都采取承包的制度,每种物品、每件事都由专人负责。在各种活儿里,自学然有轻有重,那些重活儿、脏活儿怎么办呢?比如承包痰孟之类,谁都不愿干实略可是,当学生们接受了魏书生的断新思维之后,感到承包,多吃一些苦,不仅有利于他人,而且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同学都争先抢着承包痰孟,把承包痰孟作为对自己的磨炼。

今天的时代,是越来越靠能力、靠本事吃饭的时代,要在这个时代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储备能力、增长能力,而“多挑重担”就是增长能力的有效虚径。

“抢挑重担”,能获得多重综合效益,不仅能使能力得以迅速提升,面且能同时促进德、勤、绩等各个方面。“抢挑重担”,主动多干工作,不计报酬,高风亮节,其“德”自会令人称道;“抢挑重担”,多勤劳,多忙碌,其“勤”自不必说:“抢挑重担”,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施展才能,干出业绩的舞台,“绩”也因此产生。

所以,“抢挑重担”能够使自身的德、、勤、绩同步提高!如果你有这种新恩维,就能像魏书生那样获得德、能、勤、绩的全面大丰收,既赢得本领突飞猛进,又赢得事业无比辉煌!

在德、能、勤、绩四者中,挑重担最能锻炼的是“能”。

前日本东芝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也特别提倡“重担主义“,他说:“谁能担得起100斤,我就交给他120斤的担子,以此激发人的潜能的释放,”一旦目标超过现在所能胜任的界限,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然面,一定的难度,正是开发潜能必不可少的,前苏联大教育家赞科夫主张对学生进行高难度的教学,将之作为开发智能、培养天才的不二法门。如果让你天天做没有任何难度的事情,轻轻松松,就得不到任何锻炼,也就不会有任何能力、本领的进步。

在体育运动上,普遍运用的一个理论叫“最大负荷理论”,即逐渐加大负荷,增大难度,接近或者达到一个人的能力极限,甚至不断纯战这个极限,采用逐步增加负荷的方法,可以不断深挖运动员的潜能,使他们在赛场上一次又一地刷新记录,向人类的体能极限不断发起挑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一理论用于开发体能不断创造奇迹,我们用来开发智能,开发本领,同样能创造奇迹。

魏书生“挑重担占便宜”的新思维,就是最大负荷理论在工作、学习上的运用。一般人做工作拈轻怕重,自认为占了便宜。其实,这只是小便宜,学到本领才是大便宜!很多人对待工作,总是特别计较报酬。计较报酬没有错,但是一定不要忘了比眼前报酬更宝贵的是提高本领。本领是自己的,是根本的,是终身受用的,本领越大,前途越美。

所以干工作,既要算小账一金钱账,更要算大账一一本领账。认为多干了重活儿,得的是一样的钱,不划算,这只算了小账面主动抢着挑重担,恰恰有利于自身的本领提高,这笔大账一算,就会知道真划算!

三、破解李嘉诚、吴士宏的成功之道

世界华人首富、世界十大超级富豪之一的李嘉诚,从前只是个连初中都未读完,为人端茶倒水的小学徒。他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奇迹般地创造出一幕商界神话,被《亚洲周刊》选为2000年亚洲最具影响力及最具权力人物。他高超本领从何而来?

最初,李嘉诚辍学在茶楼当小伙计时,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他边当伙计,这留心学习敏锐地观察他人的习惯、需要、心理的本领,同时留心从茶客的谈语中学到做生意的诀窍。在旁人看来茶楼有何学头?而李嘉诚却从中学会了察颜观色,学会了如何做生意这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到舅父庄静庵的钟表公司里干活儿,舅父只让他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就偷师学艺,仅半年时间就掌握了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技术。

后来,他又放弃了钟表公司很有前途的工作,到一个无名的小五金厂做推销员。为什么?李嘉诚的目标是想自我创业,创业需要全方位的扎实本领,他不断地尝试新的工作就可使自己学到更多的本领。果然,推销工作也成了李嘉诚的实学良机。李嘉诚原本腼腆、内向,不喜欢主动与人交谈。这种性格并不适合推销,常常失败。

一次李嘉诚向一家酒楼推销铁桶遣到老板毫不客气的拒绝。但他走后又重新回到酒楼,见到老板抢先说:“我这一次不是来推销铁桶我只是想请教,在我进贵店推销时,我的动作、言辞、态度等行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请您指点迷津。我是个新手,您比我有更丰富的经验,在商界您已经是个成功的人士。我恳求您的指点,以作为晚辈改进的借鉴。“

李嘉诚虚心而坦诚的求教精神感动了老板,老板不仅向他提出了宝贵的忠言和批评建议,使他增长了本领,而且感动之余又帮助他做成了生意。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后来,李嘉诚又到塑胶公司工作,他把自己完全卖给了公司,别人干8小时,他却要干16小时。在拼命努力使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他也得以熟悉了塑胶产业从生产到出售的全过程,学到了全套的管理本领,为他目后自创事业打下了基础。可见,李嘉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善于从中学到本领,增长才干。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坚决主张“学做合一”,反复强调“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并认为“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做”,就是做事,也就是工作。“学做合一”就是“学用合一”、“工学合一”,这是实学的基本模式。徐特立说:“用与学的分离,是工作和学习双方的失败。”用与学的结合,在工作中学习,则是工作和学习双方的成功。工作与学习,离则双败,合则双成离则双伤,合则双美。

李嘉诚工学合一,把学习融入工作,使工作同时变成学习,把工作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值,使他本领迅速提高,事业迅速发展,这是他能够成就大业的根本奥秘。

吴士宏,从一个涮洗针管、打扫卫生的小护士,一个跑腿打杂的勤杂工,步步奋斗成为今天赫赫有名的“打工皇后”。她没有读过MBA,没有进过一天正规大学,却先后在外资和国内大品牌企业担任高级职业经理人,备受青睐。这靠的是什么呢?靠的也是工学合一,在工作中学习工作。

她起点不高,从底层奋斗,从勤杂员做起,从基层销售员到销售经理,到华南区总经理,再到IM销售渠道总经理,再到微软(中国)总经理。一路冲杀过来,对每项工作她都尽心尽力地去拼,当做是一次次本领修炼的机会。例如,在IBM做全国销售总经理“接手时已是5月底,才做了全年指标的23%,又拼上7个月的命,到年底交出来将近130%,7个月做了全年的指标,顺带学会了管理渠道运营的精髓。”在微软,业绩从“差到良再到优+”的同时,又“高密度地综合实践了职业经理的几重角色”。在微软的15个月,比她原先准备到美国读EMBA所学的本领还要多得多。她说:“十几个月在微软“胜读十年书’,我已拥有我的EMBA‘。”

吴士宏把工作业绩与个人修炼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往往业绩越做越大,越做越漂亮,自身的本领也修炼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厉害。不仅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冲破了“透明的天花板”,职务从底层冲到最高位,同时本领也升到最高位!这种成长模式就是“事业共学业一色,业绩与本领齐飞”的最佳模式!

我们要重新认识本领的学习方式。在一般人眼中,只有上学是学习,读书是学习,其实使用也是学习,工作也是学习,而且是最好的学习。在工作中学习,使学习与工作高度融合,学习更有目的,更能结合实际,更能锻炼素质。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这样告诫那些不爱工作的年轻人:“不管企业是否是你的,你都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去干。不要认为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要把它当成是培养自己的一个机会,你拿别人的钱练手,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只要有“在工作中学”的意识,那么他工作时所学到的,往往比在学校专门学习的效果还要大。过去走出校门就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现在走出校门应当意味着种新的学习、更有价值的素质学习的开始。

工作是最好的学习。为什么大家都在工作,偏偏只有李嘉诚吴士宏他们能够从工作中修炼出高强本领呢?根本原因在于有无实学意识,是否敬业。

有了极强的敬业精神,对待工作就会全力以赴,就会格外主动,就会力争做得尽善尽美。如果把工作作为一种差事应付不仅工作做不好,提高本领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吴士宏身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极为敬业,哪怕是她最初在IBM当勤杂员。这个活儿又累又苦,以前先后派去许多人,干不了一星期就被辞退了。吴士宏也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但却全力以赴地去拼,“小跑了一个月,天天晚上脚肿得脱不下鞋来”。不仅肯拼,还肯动脑,设计出多条最佳路线,少跑了冤枉路,又多做了活儿。这种敬业精神,始终伴随着吴士宏。她说:“我每天比别人多花6个小时用于工作和学习。于是,在同一批使用者中,我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接着,同样的付出又使我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然后又成为第一批去美国本部作战略研究的人。最后,我又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区的经理。这就是多付出的回报。”

吴士宏对工作不仅全力以赴,而且做到全心以赴。她说:“如果放假几天,与公司失去联络,我就六神无主了。”如此敬业,如此付出,给她的回报不仅是事业上的辉煌,更是本领的提升。她不仅一步步地迈上成功之巅,而且也修炼出在多个大学都无法学到的高强本领。

明白了李嘉诚、吴士宏的成长之道,我们也就明白了本领的学习,绝不仅仅靠象牙塔内的书本,更多的是靠象牙塔外的实践,特别是靠把实践与学习结合、融合在一起,做到“工学和合”。

现在,大多数人都没有李嘉诚、吴士宏的“工学和合”的观念。很多人在学习期间打工,把打工单纯当做打工,不结合自己的学习,不考虑是否能从中学点东西,仅仅考虑到能挣多少钱。如果是干一些无意义的机械劳动,对锻炼所需的能力没有一点价值,这样的打工并不值得推崇。一个到美国的留学生,斥责他的弟弟说:你天天在餐厅端盘子,固然能挣不少钱,短期干干也还可以,但是长期干下去,你除了把盘子涮得更干净一些,更亮堂一些外,还能有多大意思、多少前途可言呢?主动寻找些起点高、有价值的活儿,不要把眼光盯在报酬上,要盯在本领上,打工要选择做最能锻炼本领的工作。

打工如此,选择职业更是如此,更要考虑到工作与本领学习的和合。不要只是比较各个公司的待遇,还要比较哪一个公司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更有利于培养自己所需要的能力。


一个职业生涯设计师给一个美国年轻人设计了他的人生:先进大学学技术与管理→进政府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进小公司寻找实践机会→成为大公司最高主管。他进政府后干得很好,提拔到美国海军总司令特别助理的位置,可以继续升大官,可是他根据原来的设计,为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毅然辞去了高官,去了家小公司。这样,他所需的能力得到了最好的发展,30岁便成了著名的利敦微公司总裁。

这一职业生涯设计,就不是单纯考虑工作,而是把什么样的工作最能锻炼所需的能力放在了选择职业的首要地位,从而使整个人生成为了本领发展人生、全程学习人生。

10:00

四、经验手册与历史科学

美国一家公司的大总裁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聪明的将军上阵时,常常会带几个老兵作为亲信。因为他知道,即使一团的优秀西点军校毕业生,也比不上一个真枪实弹上过阵的老兵。老兵之可贵,全在于有实战经验。策划大师王志纲抛出他的选材标准:“看经历而不重学历。”经历与经验是相通的,经历丰富,必然经验丰富。可见,在王志纲眼里,一个人的经历、经验比学校学的东西还管用,比文凭更能代表素质。

经验往往是自己花代价甚至花巨大代价换来的。鲁迅先生说:“经验所得的结果无论好坏,都要很大的牺牲,虽是小事情,也免不掉要付惊人的代价。”

有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由于一些疏忽,一下使公司赔了几千万。他非常沮丧认为这下子没有公司会要他,自己的前途全完了。可是他的朋友则让他放心只要是有见识有头脑的老板肯定会争相聘用他的。果然,不久就有好多家大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对方看重的是什么呢?正是他赔了几千万元的经历。赔了几千万元,经过这样大风大浪的人,更能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比没有赔过的人多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吃堑是长智之母,赔过几千万元,吃过这样一个大堑的人,一定能够长一大智。

恩格斯指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也就是从自己过去的失败中学习。自己过去的错误和失败,尤其是那些曾给自己带来过惨重损失的错误和失败,在自己的心灵深处都会刻上深深的烙印,这是平平常常看书所根本无法取得的特别收获。

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没有感情的知识,而是凝结着成败得失、荣辱兴衰、得意失意等各种情感体验的知识。这种知识,通过人的体验、感悟,更能够内化于心,形成素质。一般知识只能在人的心灵表面着色,而经验则能够把人的整个心灵染透,从而更能够转化为能力和素质。

一位哲人说:假如一个人能够倒着活,从80岁活回来,那么大多数人都很可能成为一个伟人。当然,我们不可能倒着活。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充分利用起来,从而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熟起来呢?

毛泽东明确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每个人都应当以“靠总结经验吃饭”为座右铭,给自己搞一个“个人经验手册”,把自己从小到大,一生所见到的特别是亲身经验过的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及时地、详细地记录下来。这学种手册刚开始肯定不完善,但可使它不断地充实。这种“个人经验手册”,会时时提醒你应当注意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它将是一本个人的成功宝典,不但对你自己会有很大的用处,送给你要好的朋友,甚至今后给你的子女,都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02:56

经验手册,不仅适用于个人,还适用于企业。企业培养一个新的员工,如果头手把手地教起,时间上很不划算。一旦新手有了经验,成了老手,遇到调动升迁,下一个新手接班又得从头教起,很不经济。如果设立“经验手册”,里面记载着以往工作的各种经验以及工作的各种要领,就可以让新手们立即进入岗位,在最短的时间熟悉情况,迅速有效地着手工作。

当下属犯错、失败的时候,与其批评、责骂,倒不如让他把错误和失败的教训充实到经验手册中,使失败教训成为补充经验手册的好材料,不仅使他本人受益,也使今后更多的人受益。让工作经验随着“跳槽”的人离开公司是一大损失。用“经验手册”把经验物化成为文字,工作经验就不会流失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应当有自己的“经验手册”。比如我们中国,为什么先秦学术那样繁荣,为什么一个原本领先西方的文明大国会被西方远远地抛在后面?为什么会发动“文化大革命”?改革为什么能够带来如此进步?这些都是值得好好总结的。巴金老人曾经提出过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也正是让世人不要遗忘全国人民用惨痛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

历史科学地记录了从古至今所发生的所有事件,分析了它们的前因后果是一部几千年累积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类经验大百科。

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知后。”学习历史,是我们认识现在,把握未来的拐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使我们做到向更大的时空范围内要经验,向几千年的一切人、一切事学经验,从而使我们极好地知成败,明得失,增智慧。

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对练兵、带兵都是十足的外行,为何能够指挥湘军打败太平军,成为人所惊叹的书生大将?重视读史,是他的主要奥秘之一。

一次,他科举落榜后盘缠花光了,向朋友借了一百两银子返乡。在返乡途中逛书肆,看到了一部《二十三史》,如获至宝。一问价格,一百两银子,与兜里借来的银子相当。曾国藩最终还是咬着牙把这部书买了回来,这是他第一次花这样多的钱,为此只好典当衣服才得以回家。回到家后花一年多的时间来发愤攻读这部《二十三史》。
从此,还养成每日必温史书10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一部二十三史》烂熟于胸。在带兵打仗最紧张的时间,曾国藩还苦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从中获得极大收益。

曾国藩还总结出了读史的方法,他说:“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联系自身实际,把自己摆进去,学史才能学出实践中用得着的为人处事、治国用兵的奥妙。曾国藩重读史、善读史,才使他那般了得。

许多伟人、巨人都重史、学史、治史,在史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丘吉尔是位出色的历史学家,曾著四大卷《英语民族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斯大林的女儿想在大学学文学时,斯大林却粗暴地批评了她,他说世界上只有历史和经济学是有用的。尼克松在与周恩来交谈时为周恩来对美国历史的熟悉及见解的深刻深感惊讶。毛泽东的卓越本领多得益于对中国历史的潜心研究,他在史学上下了极大的工夫。

历史是一部探求成败兴衰的奥秘大全,一部凝结着血与火的人类经验大全。读史最能够“理实和合”,“经世济用”。“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广才。因此,史学才会被这些大人物所看重,并从中汲取了极大的实用智慧。

不管是善于总结经验,制定经验手册,还是善学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实用智慧,都是实学方略的有效运用。

04:34

五、案例学习与实战训练

哈佛的教授风格和哈佛的学生风采有目共睹,而被其独树一帜的“案例教学”更是有口皆碑。

哈佛商学院是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向往的圣地哈佛MBA(工商管理硕士)是世界上最热门、最有价值的学位。哈佛商学院在很多“真正说明问题的方面”当之无愧地排名第一,比如它的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是14.5万美元,远远高于其他大学。美国500家最大财团的决策经理中,2/3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这些指标,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能够超过或者接近哈佛商学院。

为什么哈佛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如此了得?为什么哈佛商学院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最具号召力、品牌价值最高的商学院。案例教学是最重要的原因。

在哈佛,所有的课程几乎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通常学校教育进行的是原理教学,学习这样那样的原理,结果只会坐而论道。而在哈佛的两年中,学生要对800多个案例加以深入、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不能靠死记硬背蒙混过关,逼得你不得不处在实际经营者的立场,绞尽脑汁地学习使用理论,从实战出发来学习什么是经营,如何经营。这种实战模拟训练,能把必须在商战中历练多年才能够拥有的经验和能力压缩在两年时间内就能够具有。学生在两年内,所学到的各式各样、各种类型的800多个案例,也许比他在一生的经营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还要多得多,这样在实际商战中就能够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因此,案例教学对人有巨大的“催熟”作用,使人迅速成长,迅速拥有宝贵的经验和能力。

03:50

为了使案例学习效果更好,哈佛对任何入选的案例制作都十分严谨,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而认真的讨论。目前哈佛商学院用于教学的6000多个案例,全都来自世界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实践,桩桩件件都是实有其事。并且,为了使学生所学更能够接近世界商战实际,1/3的案例都是近3年发生的事情,每年都要更新四五百个。

哈佛的案例学习,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尽一切办法把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在不同案例中,学生一会儿是一个面临媒体和大众围剿的烟草商,一会儿是如何与政府处理关系的大公司的总裁,一会儿又是一个面临销售难题一筹莫展的零销商……总之,在分析和把握任何一个具体的案例时,不是旁观者,而是当局者,不是去解释问题,而是去解决问题,不是培养理论高手,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高手。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只是从研究者、理论家的姿态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话,就不会收到实战训练的效果,也不可能在两年内使学生脱胎换骨,成为年薪10万美元的高级管理人才。以总经理的身份来解决每个案例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哈佛的案例学习的关键,真正能够具有实战模拟训练的作用,真正能培养出实际经营能力。

一般院校中,学了多年经济学、管理学的硕士、博士,让他们掌管一个大公司,坐上总经理的位置,难以使企业成功。他们往往是好的经济分析家经济评论家,而不是企业所需要的高级经理人才。而哈佛通过实战训练,使他们飞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总经理,具有总经理的思维方式,总经理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

02:43

案例学习、实战模拟的奥秘是理实和合,即理论与实践融合结合。理实和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理实和合唯理,以理论为主,最终落脚在理论上。一般教育就是这种模式,从小到大都是进行“理论教育”,不停地记忆、背诵各种理论、原理。另一种模式,就是理实和合唯实,以实践为主,最终落脚在实践上。哈佛的商战案例学习实战模拟训练就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提高本领有着神奇的威力。

理实和合唯实不仅在哈佛商学院显示了奇效,自古以来都被实践证明是培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许多农民起义领袖,没读过书没学过兵法,但是却凭着《三国演义》、《水浒传》打天下。张作霖、杜月笙,都是大老粗,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对《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了瘾,专门听说书先生讲三国,从中学到如何运筹帷幄,斗智斗谋的本事。这种学习,比单纯理论学习的效果好得多。

单纯的理论学习,容易走入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的死胡同。而哈佛式的案例学习则与死记硬背、纸上谈兵彻底绝缘,迫使人不得不绞尽脑汁地思考,不得不学会灵活地运用原理、理论,不得不拼命去把握问题的实质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它。这种学习再也不会成为一种只能装点记忆、应付考试的应试学习,而真的成为一种培养能力、培养才智的素质学习。哈佛商学院提供了一个实战模拟训练的平台,所以教出的学生不是管理知识倒背如流的人,而是管理能力游刃有余的人。

哈佛商学院采用案例学习进行实战训练,世界上有的也用其他方式进行实战训练。比如模拟公司,它为人创造出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战教学场所。欧洲还出现了实习公司,公司的口号就是—“犯了错误,不会招致后果,不会让你付出高昂的代价。”据称,“一般学会一门新的职业技能需要两年时间。而实习公司可以使人们在3至8个月里初步掌握一种新职业的种种技能。”我国也出现了与企业合作产生的“三明治夹心课程”在校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比例是1:1。

案例学习、实战训练,都基于这一总的深刻的道理—理实和合唯实,以实践为主,以实践为重,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提高。每一个人,都应当深深领悟这个道理,重新认识实践,重新认识实学这一成学大方略!

阅读 3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