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黄圃镇中心幼儿园2024年秋季学期预防登革热科普知识宣传

黄圃镇中心幼儿园
创建于10-30
阅读 8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随着气温变化,发生登革热疫情的风险加大。登革热不仅会累及血液、神经、循环等系统,还会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危及生命。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以对症治疗为主,及时治疗,痊愈相对良好。那到底什么是登革热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传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属于乙类传染病。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10月份。潜伏期3-14天,一般5-9天,全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源及传播途径

传播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期,可使叮咬伊蚊受感染。

传播方式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主要典型症状

发热:登革热的首发症状多为突然高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通常持续3~7天可降至正常。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三痛: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眼眶后疼痛。      

皮疹:分布在四肢躯干、头面部,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出血倾向: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牙龈出血、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血小板减少。      

其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如何预防

尽量不去或少去登革热流行区域旅游,尽可能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蚊虫叮咬。       

避免在伊蚊出没频繁时段(早上和傍晚)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蚊虫孳生地以及经常性灭蚊行动,降低蚊媒密度。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幼虫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比如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等,家中的水生植物或者鱼缸也请及时观察,若出现蚊子幼虫,请及时换水。

家中建议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备,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等装备,科学使用质量合格的杀虫喷雾剂灭蚊。

      小朋友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平时注意个人卫生,要做到勤洗手,饮食均衡,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只有保持健康强壮的身体才可以有效对抗登革热。     

      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相关外出史请及时告知医生。

校园内环境大清洁

      为有效防治登革热病,维护全校师生健康安全,防蚊灭蚊是防控登革热最关键、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园严格执行登革热病防控措施,严防死守,不留盲区,对班级、园内的角落、绿化地带等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洁消杀,杜绝登革热传播源头,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面对登革热等疾病的来袭,我们要齐心协力,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和家长的自我防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编辑:冯婉芳

一审:谭锦燕

二审:陈宝雁

三审:梁溎霞

      部分图片、表情和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8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