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第302天·沙窝会议后朱德与毛主席告别赴左路军集结地卓克基。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房屋四周的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墙体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石墙如刀切豆腐般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
毛泽东主席长征路上在这居住一星期。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曾在官寨居住一周。索观瀛熟读四书五经,能讲流利汉语,精明好学。在索观瀛的官寨有一间叫“蜀锦楼”的房间,收藏有大量的藏文和汉文典籍。当年,毛泽东等入住官寨后,发现“蜀锦楼”里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大开眼界。一本线装《三国演义》还放置在大理石书桌上。嗜书如命的毛泽东甚感惊讶,对卓克基土司也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不但在官寨内饶有兴趣的重读此书,离开官寨后还将此书带在身边借读。在官寨居住的7天时间里,毛泽东等人谈古论今,指点江山,并对官寨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毛泽东曾感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这里也是矛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开机地和外景主要拍摄地。1988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更多
4
卓克基土司官寨
整个官寨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有大小房间及展示厅63间。官寨坐北朝南,由四组碉楼组合为封闭式四合院。建筑规模庞大,高大雄伟,构造精巧,囊括了嘉绒藏族石碉古建筑风格于一体,融世俗与宗教建筑理念为一身,独具魅力的城堡式建筑。官寨分东、西、南、北四幢楼,楼层都采用汉式回廊,回廊外用汉式花窗与嘉绒式窗花做装饰。整栋建筑为穿斗式结构,未用一钉一铆,表现出高超的建筑艺术。官寨中,嘉绒文化展示区主要集中在一楼及四楼的部分楼房,分为厨房、经幡房、社稷房、银厅房、酿酒房、衣饰房等12个展厅。二楼主要是红色文化展示厅,共11个展室。三楼主要展示土司文化。五楼及四楼的部分房间为宗教文化展示厅,主要有文经堂、红教殿、黄教殿、长寿殿、狮面空行殿、禁食斋、僧人住房等8个展室。卓克基土司官寨是阿坝州藏羌文化走廊上的经典旅游景区。
1984年,美国著名作家、《纽约时报》总编辑索尔兹伯里来到马尔康,盛赞卓克基土司官寨是“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门票:60 元(儿童票,身高1.3 以下免票;老年人60 周岁以上半票,70 周岁以上免票;现役军人,学生,残疾人凭个人相关有效证件半票)。
官寨开放时间:8:30—19:00。
卓克基会议旧址
1935 年7 月1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中央机关进驻马尔康卓克基官寨,在此停留了一周。红军驻留卓克基期间,在官寨附近的墙壁、岩石、树木上凿刻和书写了大量标语。卓克基会议旧址,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见证,留下了历史的印迹。
卓克基会议旧址
西索民居
距马尔康县城有8公里,与卓克基官寨之间仅隔了一条名叫纳足沟的溪流。现今的西索民居在土司历史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之意),当时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和商人、民间手工艺者,解放后将此地划为西索村一组,时下居于民居中的村民多为原土司差人、商人、民间和工艺者的后代。民居建筑时间有待考证,据了解,居民中连续居于此寨最长者已繁衍数十代人。
西索民居全景
西索民居一隅
西索民居一隅查看更多
3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房屋四周的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墙体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石墙如刀切豆腐般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加之内部木结构横梁的互相支撑拉合,整个建筑下大上小、重心向内、稳定性强。到最高处,碉楼四角顺势形成角锋,造成一种气势,最高处的石墙边缘加厚,避免墙表的平面化,增强立体感。房顶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平顶,三面砌成矮墙;后半部分形成斜山式,覆盖石板或瓦。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整个民居从远处鸟瞰,便会惊奇地发现西索藏寨酷似藏族八宝图案中的“花依”图案(状如“中华结”,代表释伽牟尼的心),这些线条分明,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周围险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等自然环境浑然天成,鲜艳的图腾房、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藏寨全是三层石楼,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民居建筑形如碉状,也称碉楼每层楼的窗户都外小内大,窗框很讲究,用上了雕刻、绘画、上彩等技巧,民族特色很浓。
卓克基会议:明确了在民族地区进行革命运动的方针、政策。
卓克基会议旧址
1935 年7 月1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中央机关进驻马尔康卓克基官寨,在此停留了一周。红军驻留卓克基期间,在官寨附近的墙壁、岩石、树木上凿刻和书写了大量标语。卓克基会议旧址,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见证,留下了历史的印迹。
卓克基会议旧址
1935 年7 月1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中央机关进驻马尔康卓克基官寨,在此停留了一周。红军驻留卓克基期间,在官寨附近的墙壁、岩石、树木上凿刻和书写了大量标语。卓克基会议旧址,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见证,留下了历史的印迹。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房屋四周的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墙体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石墙如刀切豆腐般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
卓克基,嘉绒藏语意为“至高无上”,原卓克基土司驻地。该镇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辖查米、西索、纳足三村,镇政府驻地海拔2680米。全镇境内为高山峡谷地带,属邛崃山脉,为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