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幼儿园接送孙子是爷爷的重点工作

微言心理
创建于10-30
阅读 3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 / 罗兴根

孙子莱德今天是两岁九个月零十天,去幼儿园接送莱德上学是我每天的重点工作。

莱德的名字是孙子自己取的。莱德本来不叫莱德,叫罗可以。有一天我喊罗可以,他大声纠正我,我叫“莱德”,也叫“警察”,还叫“Rocky”,也可以叫罗可以。我理解“莱德”是首选,爸爸妈妈给他取得名字被归类到“也可以”的“保留”位置。

“20后”之后的孩子取名字的事是不是得自己(也就是“本人”,或称“当事人”)说了算啊?
“莱德”的来历是动画片《汪汪队》里面的莱德队长,虽然罗可以每天看动画片的时间平均不超过20分钟,但影响可不小。只看了几集《汪汪队》就把父辈给他起的名字摆在了“也可以”的位置。看来,“教育要从动画片抓起”,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有错呀。
“教育要从动画片抓起”这句话是谁说的?是莱德的爷爷奶奶说的呀!
莱德的爷爷奶奶本来也给孙子去了一个备选名字叫“罗可以”,这个名字最后被莱德的爸爸妈妈否决掉了。
莱德(也可以叫罗可以)的爸爸名字叫“OK”,也叫欧凯。“OK”就“可以”了,一脉相承。虽然爷爷奶奶认为“可以”这个名字有点随意,但还是尊重孩子爸爸妈妈的意见,毕竟给孩子取名字是孩子爸爸妈妈的责任。何况罗可以的妈妈还是学中文专业的,取名字哪有我什么事?
偏偏他们俩还跟爷爷奶奶客气一番,这一客气,60后的爷爷奶奶可就“认真”起来了。爷爷奶奶的第一原则就是名字的笔画要少,可不能“写名字”时累着孙子。堂哥的孙子叫罗宪一,要保持“一”致和传承。那段时间我正在研读王阳明的心学,于是取“天人合一”之意,想了一个“罗天一”的名字作为备选,爷爷奶奶一致通过。
“罗天一”的名字在爸爸妈妈那儿没有被通过,理由是“天一”这个名字有点“大”。仔细想想好像是有点儿“大”,可别被人理解为“老子天下第一”的意思,那是不好了。我可只想我的孙子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莱德的英文名叫“Rocky”,20后孩子大多都有英文名字吧。在“美吉姆”早教班老师喊他“Rocky”。莱德的爸爸说“Rocky”源自爱尔兰语,意为“岩石”,象征着稳定、坚固和不可动摇的特质。怪不得莱德那么喜欢小石头。莱德的妈妈说“Rocky”就和露露、凯凯差不多的意思。露露、凯凯是莱德爸爸妈妈的昵称。
爷爷奶奶说孙子说起来就没完,说一个名字也能颠三倒四地说半天,还是说回送孙子莱德上学的事吧。
为了搞好“重点工作”,我特意买了一辆雅迪小三轮。这个小三轮和两轮电动车相比的好处是可以遮风挡雨,与四轮车相比的好处是在幼儿园门口停车方便,还不容易堵车。早上八点我骑着小三轮去送莱德上学,下午4点钟坐在小三轮上等骑电动车等莱德放学。
就说说今天早上送莱德上学路上的事吧,不然说起来又是颠三倒四一大堆。去幼儿园的路上大约花费20-25分钟。在路上总得说点什么呀,于是就有了如下有趣的“对话录”。
爷爷:刚刚从我边上超车的那辆三轮车棚子的拉链没有拉好,飘呀飘的,有点危险。
莱德:也有可能是拉链坏了吧。
是呀,可不是有这种可能嘛!我的想法是一维的,他的想法呢是多维的,莱德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比我好,不得不佩服,后生可畏啊!
在安师大东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有点无聊的莱德玩起了他自创的游戏。个位数倒计时,莱德对着红灯说:“我想走了”。这时绿灯亮了,他开心的笑了。
爷爷:莱德刚才在说什么?
莱德:我说我想走了,绿灯就亮了,它听我的。
爷爷:莱德是警察呀!警察想走了,不想等了,绿灯可不要配合一下嘛,警察指挥不了绿灯,当什么警察呀?
在莱德自创游戏中,他为自己能指挥交通灯感到自豪。这种自豪带来了十分美妙的体验。
闲不住啊,莱德等个红绿灯还要玩个游戏,自得其乐。我们许多大人等红绿灯时就掏出那万能的手机。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过了红绿灯的那一段非机动车道有点儿倾斜,大概是工程师为了防道路积水特意设计的吧。骑两轮电动车通过时没有什么感觉,坐在三轮车上的莱德感觉到了车子有点倾斜。
莱德:这路是不是有点歪啊?
爷爷:这路是有一点歪,或者说有一点倾斜。
我是靠视觉看出来路有点倾斜,我的身体没有觉察到。莱德是靠平衡觉感受到这路有点歪。莱德的平衡体验比我可灵敏多了。
莱德:如果路是平整的,三轮车就不会歪了。
爷爷:莱德说得对,如果路是平整的,三轮车就不会歪了。
莱德是什么时候学会“平整”这个词的呢?我很好奇。
莱德的妈妈告诉我,有一次我们在东方龙城小广场开玩具车,拐弯的地方路不平,总是咚咚咚,莱德就有疑问。妈妈告诉莱德因为路不平整,所以车就摇摇晃晃的。于是他就记住了“平整”这个词了。
莱德可是活学活用啊!今天在上学的路上正确地“卖弄”了一下他从妈妈那儿学到的知识。
莱德的爸爸说,针对莱德平时的疑问我和露露总是认真地回答,认真回答他,他就弄懂了,学会了。
认真回答他,他就弄懂了,弄懂了也就学会了。

                             2024年10月28日于安徽芜湖

作者简介: 罗兴根,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阅读 3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