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遗珍宋官窑(下)
第三,崇宁元年宋廷设置的官窑窑址在当时的汝州宝丰县清凉寺(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瓷窑遗址)。这一观点可凭笔者收藏的凤耳椭圆胆式瓶、六棱撇口龙耳瓶、方型耸肩戟耳尊、八棱花觚(一对)、方型螭龙耳尊等一系列官窑瓷器得以印证。这些瓷器均为墨绿色釉面,器底均钤印了“崇宁元年清凉寺御制”隶书款识。釉色和款识的一致性,说明这是崇宁元年研发的另一批官窑瓷器。为了与前文所述瓷器相区别,这批瓷器更换了底款,但特别强调了官窑所在地为“清凉寺”。这种釉色介于蓝绿之间的瓷器,是专门为祭天而烧造的礼器。可见,崇宁元年是宋廷集中大力开发官窑瓷器的一年。当然,这些成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官窑瓷器的样式和制作工艺都是历代传承的,崇宁元年产品的许多基础工作也应该是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笔者收藏的一系列器底钤“崇宁元年清凉寺御制”款的墨绿色官窑瓷器
官窑凤耳椭圆胆式瓶
瓶口
底钤“崇宁元年清凉寺御制”隶书款
官窑六棱撇口龙耳瓶
瓶口
底钤“崇宁元年清凉寺御制”隶书款
官窑方型耸肩戟耳尊
器口
底钤“崇宁元年清凉寺御制”隶书款
官窑八棱花觚
器口
底钤“崇宁元年清凉寺御制”隶书款
官窑方型螭龙耳尊
器口
底钤“崇宁元年清凉寺御制”隶书款
第四,实物证明,汴京官窑也是存在的。笔者收集到的另外三件瓷器,底款皆为双环线夹花纹边饰、圆圈中右起分五行竖书“宣政年间、开封府督造、东京官窑、归于天成、宋徽宗御贡”字样,其中黄釉戟耳尊为隶书字体、蛋青釉弦纹瓶和橙黄釉直颈撇口凤耳瓶为行书字体。款识内容不似即时写实,而似追述往事。笔者理解这批瓷器或为宋徽宗退位前早已研发定型的产品,有的或许已经在制作过程之中。宋徽宗突然退位,令开封府面对两位皇帝难书年款,只好以这种含糊的时间概念仍将其归于宋徽宗名下。宋徽宗的年号顺序是政和、重和、宣和,开封府所书年款“宣政年间”为由近及远的上溯说法。按理说顾文荐记述北宋官窑应该采用最早的建窑时间,可他却也使用了“宣政间”这一含糊概念,明显正是从这些瓷器的款识上如实抄录来的。既然政和以来京师就已经设官窑烧造瓷器,那前期所烧是什么样的瓷器呢?笔者所集一种天青釉琮式瓶钤“汴京官窑”篆书底款,一种天青釉花口有耳胆式瓶钤“官”字篆书底款,两瓶胎体都十分厚重,皆施颜色差不多的天青色釉,釉面为冰裂纹开片,应为汴京官窑早期产品。另有一件土灰釉牵牛花口鼓腹蒜瓣纹瓶和一件土黄釉两侧兽首观音瓶,亦为胎体厚重、釉色较暗的样貌,虽无款识,大概也是汴京官窑前期产品。汴京官窑应该就是后来款识所记东京官窑。总的看,清凉寺官窑的产品比汴京官窑的产品更胜一筹。那么为什么还要再设立汴京官窑呢?这大概是由于清凉寺官窑距离汴京较远,有些随时发生的活计交接不便。特别是宋徽宗喜欢在瓷器上添加诗词书画,就近设立官窑机构便于指派任务上传下达。所以,汴京官窑的工作侧重点也可能是维护、修缮、美化、装饰瓷器,研发、试制新品瓷器等事项,也会按要求烧造一些瓷器,但大概与礼器无关。汴京官窑日常由开封府督办管理。
黄釉戟耳尊、蛋青釉弦纹瓶、橙黄釉直颈撇口凤耳瓶
黄釉戟耳尊
瓶底钤印“宣政年间、开封府督造、东京官窑、归于天成、宋徽宗御贡”隶书款识
蛋青釉弦纹瓶
瓶底钤印“宣政年间、开封府督造、东京官窑、归于天成、宋徽宗御贡”行书款识
橙黄釉直颈撇口凤耳瓶
瓶底钤印“宣政年间、开封府督造、东京官窑、归于天成、宋徽宗御贡”行书款识
天青釉琮式瓶和天青釉花口有耳胆式瓶,釉面皆为冰裂纹开片
天青釉琮式瓶
底钤“汴京官窑”篆书款
天青釉花口有耳胆式瓶
底钤“官”字篆书款
土灰釉牵牛花口鼓腹蒜瓣纹瓶
土黄釉两侧兽首观音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