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说过:“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学习服务他人意识的萌芽期。值日生工作是幼儿为集体服务的一种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良好的劳动习惯及责任意识。
按以往的工作安排,小班就开始值日生工作了。但我们观察和反思发现,以往的值日生工作开展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幼儿轮到值日时不知道要做哪些事,任务不明确,对值日生工作只有“三分钟热度”,工作完成效率和质量不高,遇到问题和困难常常回避、推诿等等。幼儿总是被动地接受值日生工作,而不是主动承担工作的问题,我们将这种形式化的、任务式的值日生活动归为“自发”劳动。
幼儿期正是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需要养成爱劳动、能自觉劳动的意识和良好习惯。因此,具有自主、自发劳动的意愿和能力,同时也需要真正认识值日生工作的价值与作用,要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让幼儿从“自发”的劳动逐渐转换为“自觉"的劳动。
其核心问题就是激发内驱力,培养自主型幼儿。激发幼儿学习内驱力的三个要素: 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我们接纳、认同和包容幼儿在工作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拥有某些介意自己说了算的瞬间,让幼儿保有“我能行”,而非“我做不到”的信念。
我们暂时没有开始固定每天谁值日,而是从托班开始就让家长配合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幼儿园也开始接触一些值日生工作,如挂口缸、发渣盘等。升小班后,每天把工作摆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自己选择做哪一项工作,过程中指导他们怎么做,他们也会相互学习。特别是“小迎宾”,借助他们总喜欢挤在门口看同伴的契机,鼓励他们一起站在门口和所有的小朋友、家长问好,你会听到他们热情地和每一个路过的人打招呼的声音。家长也很积极,一送到教室门口,就开始鼓励幼儿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甚至有家长反馈幼儿回家责备家长不送他早一点,他都不能工作了。
为了实现幼儿从“自发”的劳动逐渐转换为“自觉"的劳动这一转换,我们并不急于开始让幼儿去“工作”,而是通过观察他们劳动时的情况,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关注他们的经验点,引导他们自觉深入到值日生工作中,将他们的自发性劳动意识转换为自觉性劳动素养。慢慢的让“奖励式劳动”、“无意识劳动”和“任务式劳动”转变为“自觉式劳动”,为后面的值日生活动开展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