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如一轮明灯,在历史长河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中华诗词如一幅画卷,描绘出中国的大好风光;中华诗词如一壶美酒,在文学作品中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中华诗词如一艘巨轮,在宽阔的海洋上平稳的向前航行;中华诗词犹如肆意盛开的大花园,充满了芳香,给人精神的洗礼。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信,更好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高二年级语文组于2021年11月24日晚19:00在新城校区报告厅举办“经典诵读”比赛。
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本次特邀评委:胡坤宏主任、郑雯老师、朱福云老师、郑和霞老师、郑娜老师。
风采掠影😊😜
经过一番精彩的角逐,最终的评比结果如下:
一等奖:1、4、5班
二等奖:2、3、8、9、10、15班
三等奖:6、7、11、12、14、16班
《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诗人将自己比做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尽管是“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即使是“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所不惜。
一班朗诵的曲目《红烛》
志士是惜阴的,最怕年华虚度。李白于天宝三年出走长安,如今已经八年消磨在漫游中。这无从改变、无可奈何的现实激起诗人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诗句。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它不仅是时代的最强音,对后世人们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就是李白的《将进酒》。
四班朗诵的曲目《将进酒》
天地无穷,人生短促,词人以享有清风明月自矜,在寄情山水、物我交融中怡然自得。亲人分离,他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宽解祝福......作为近千年前的古人,苏轼的人生态度不无缺憾,但他一辈子处人处事坦荡圆通,随遇而安,因缘而适,有效地保持了内心的平静,一生乐观、开朗,达到了多少人心向往之而苦求不得的人生境界。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这就是苏轼,这就是《水调歌头》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
五班朗诵曲目《水调歌头》
本次活动在各位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我们惊喜的感受到了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修养德行,学会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