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教师们更深入地了解非遗的历史与文化,10🈷️29日,我园特邀请非遗滚龙连厢传承人朱前双老师开展教师专题培训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更是对幼儿园教师们心灵与智慧的双重洗礼。
非遗瑰宝
首先,朱老师围绕滚龙连厢做了详细的介绍。
滚龙连厢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传统民间舞蹈,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市宣恩县李家河镇,并在2009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滚龙连厢”名称的由来,其创始人周树廷曾提到:“过去卖艺乞讨打连厢时,因石头把我绊倒在地,险些砸掉饭碗,幸灵机一动,顺势就地一滚,方免尴尬出丑,于是萌生出用打滚的动作来打连厢。”
滚龙连厢的特色是将左手莲花落(竹板)与右手连厢结合运用,击打成舞,呈现出高超的动作技巧,使流传全国各地的连厢这一表演形式在土家族生根开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土家族舞蹈滚龙连厢。
滚龙连厢的发展阶段可以大致划归为四个时期:正式创立期、兴盛传承期、艰难推广期、创新发展期。在四个阶段均有其代表人物作为发展主线。
第一代是滚龙连厢创始人周树庭在对莲花落、连厢的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创立了滚龙连厢的独特表演方式后。经第二代传承人侯安星摸索和尝试,再渗入了民间杂耍和南剧武,形成来了一套完整的“滚龙连厢”。
打连厢,这一源自民间的传统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优雅的舞姿,流传至今。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学习:从陌生到热爱的旅程
起初,对于许多教师而言,打连厢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们逐渐被其优美的动作、和谐的节奏所吸引。她们从最基础的步伐学起,一步步体会着打连厢所蕴含的韵律美和意境深。在反复练习与揣摩中,教师们不仅掌握了舞蹈技巧,更深刻理解了打连厢背后的文化意义,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传承与创新:打连厢在幼儿园绽放
在教师们的努力下,打连厢这一非遗文化在幼儿园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孩子们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时代。而教师们,则在一旁温柔地指导,用爱与耐心,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
展望未来:非遗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深远影响
打连厢只是非遗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更多非遗文化的引入与融合,相信孩子们将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教师们,也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成长为文化传承的桥梁,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文化基石。
在这场关于打连厢的探索之旅中,幼儿园教师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心灵的滋养与文化的传承。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