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数学之美  展教学风采——

‍省级课题“基于‘数学美’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工作室美篇组
创建于2024-10-29
阅读 3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10月29日,许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基础教研室小学数学学科省级课题“基于‘数学美’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许都路小学如期举行,吴正宪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课堂展示、议课评课。

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是许昌市毓秀路小学宋慧贞老师执教的《条形统计图》。整节课围绕为书香长廊添置课外书这一情境进行教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自然又贴切。课堂上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从分散的数据到统计表,再到象形统计图,最终落脚在用条形统计图来表达数据。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来表达数据,通过不同学生在方格纸上的不同表达,慢慢地规范了条形统计图的画法。通过条形统计图可以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到每类书籍的数量,以及谁多谁少。整节课,通过收集数据、整理表达、分类决策,让学生体会到了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第二节课是许昌市南关村小学贾亦嫄老师执教的《数与形》。整节课通过研究《庄子》中的一句话来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百般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么一共取了多少呢?”学生尝试用算式来表达一共取了多少,观察发现每个加数都是前一个数的一半,分母总是2倍关系。接下来的计算过程,贾老师引导学生,可以从“数”的角度进行计算,也可以让“形”来帮助我们解决。学生有的计算、有的画线段、有的画正方形,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结果永远与1差了一个分数单位,一直取下去将无限接近于1,通过图形的验证,结果真的等于1。最后,贾老师借助图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0.999……=1,还通过展示图形结合的例子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思维美、方法美、极限美等。


        第三节课是许昌实验小学刘裴老师执教的《黄金比》。刘老师的课堂从长方形选美开始,不同的人虽对美有不同的感受,但从每组中挑选出来的大多数人喜欢的长方形样子都差不多。随即引发学生思考:长方形的美和什么有关系?学生猜测与长、宽有关,且与长宽的比值有关。长宽数据一呈现学生就迫不及待的用计算器算了起来,最终发现所有的结果都接近0.6。接下来刘老师通过介绍“黄金比”—0.618,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事物美的原因。刘老师的课堂还收集了很多大量的具有“黄金比”的素材,人体最适宜的温度、五角星、美丽的图片、舞台主持人最合适的位置、以及穿多高的高跟鞋帮助我们找到最美的身材比例……通过大量的素材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黄金比”之美,美在神奇,美在舒适,美在实用等等。

议课评课

        在议课评课环节,首先宋慧贞老师结合课标、学情等向大家分享了本节课几个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要学会收集数据、整理表达、分析决策,感悟数学的简洁美。贾亦嫄老师从思维美、方法美、极限美、图形美、文化美等角度向大家阐述本节课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刘裴老师分享了“黄金比”之美的设计初衷,从课本中挖掘素材,充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黄金比”之美。

‍        张红娜老师作总结发言:三节课共同指向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会”目标,用“三会”目标引领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美,用数学的思维探究数学美,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美。最后,张老师还分别对三节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本次活动,将本课题对“数学美”的研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更多的数学美。通过本次活动的辐射引领,许昌小数人将继续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行。

阅读 3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