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探索教育创新之路——昌吉市牛晓松名校长工作室课题研讨活动

梦鸽
创建于10-29
阅读 2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成为了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昌吉市牛晓松名校长工作室一直致力于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与方法,为了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展示研究成果,一场精彩纷呈的“十四五”国家级课题《基于数字技术的高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研讨活动在主持人牛晓松的组织下,于2024 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昌吉市第三小学拉开帷幕。

       参加此次活动的课题组指导专家有:原北京电化教育馆馆长潘克明教授、北京市门头沟小学教育集团李西刚校长、国家级课题组秘书长何毅老师。昌吉市第三小学牛晓松校长,昌吉市牛晓松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昌吉市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教师代表共计6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专家风采

潘克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电化教育馆馆长、特级教师、《基于数字技术的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研究》课题组组长。

李西刚:北京市特级教师、《基于数字技术的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研究》课题指导专家组组长。

何毅:课题组秘书处秘书长。


课堂初绽:互动反馈技术,点亮智慧之光

10月29日,五年级语文田海霞带来的说明文《太阳》,以生动的讲解和巧妙的互动反馈技术,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太阳的特点。田老师的课语言准确、条理清晰,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五年级数学邓雨沙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两节课充分展示了互动反馈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专家引领:专业点评,指明前行方向

潘克明教授、李西刚校长、何毅老师三位专家对两节展示课进行了深入点评。潘克明教授强调,互动反馈技术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要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李西刚校长指出,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太阳》一课互动反馈技术按点设计巧妙,在学生深度思考这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何毅老师认为,数学课堂要注重思维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在小组合作方面可以更加深入。专家们的点评为老师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精益求精:磨课修改,追求卓越课堂

10月30日,两位老师针对专家评课意见,对两节课进行了磨课修改。在磨课过程中,老师们认真反思,积极改进,力求让课堂更加完美。通过再次展示,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努力和进步,对互动反馈技术运用恰到好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状态十分深入。

专家讲座:数字赋能教育,专家引领前行

10月31日,昌吉市牛晓松名校长工作室特别邀请了李西刚校长进行专家讲座。李西刚校长以其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在场的教育同仁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他深入阐述了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创新路径,强调了融合创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参与活动的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不时记录下重要的观点和启示。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活动总结:专业点评,展望教育未来

活动最后,潘克明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认为这次活动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工作室主持人牛晓松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表示,工作室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与方法,为推动昌吉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昌吉市牛晓松名校长工作室课题研讨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教育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之路将越走越宽,为学生们带来更加精彩的课堂体验。

昌吉市牛晓松名校长工作室  宣

文:刘梦鸽    图:王刚

编辑:刘梦鸽

审核:牛晓松

阅读 2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