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边界”的自由——以中班为过渡的幼小衔接

北城幼儿园大班
创建于10-29
阅读 2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重要转折期,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准备与适应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幼小衔接的坡度,也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基础。中班幼儿是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弱,这个时期的幼儿还不太容易遵守规则,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呢?

    从小班开始到现在,有着两年多集体生活经验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于是,他们决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对规则的理解。

户外活动时要跟着老师,排队玩滑滑梯。

洗手时要及时关掉水龙头,不能玩水。

拿积木的时候要排队,不能挤。

玩玩具时不能争抢,要学会分享,排队时要一个跟着一个。

搬积木时要小心不能碰到别人。

     教师思考《指南》中指出: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时,要积极提供一些策略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教师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调动、迁移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幼儿大胆表达和表征自己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脱下来的衣服要挂好

看完的图书要收好

洗手的时候要排队

玩具要分类摆放整齐。

(生活中的规则)

在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遵守“规则”。孩子们跟随爸爸妈妈一起找出了许多生活中的规则,并来园进行了分享。

在一些公众场合,是不可以吸烟的。

乘坐商场的电梯也需要遵守规则。

在生活中,我们要爱护环境,垃圾不能乱丢,环卫工人很辛苦的。

我们不可以私自进入建筑工地,会不安全的!

走扶梯的时候不能打闹要注意安全。

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我们要讲礼貌,不能用闪光灯也不能大声讲话或踢别人。

我们不能乱扔垃圾,要根据垃圾的种类扔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我们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绿灯行、红灯停、黄灯等一等。

教师思考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指南》中指出,老师要鼓励孩子用特有的方式表达与表现,因此对于幼儿的问题与好奇,教师应及时发现其中的“价值”,并及时地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的表现与表达,尊重幼儿,鼓励幼儿通过自主地探索、讨论、分享、记录、绘本阅读等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了讨论,绘本阅读及活动的铺垫,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及想法,在区域中都纷纷用绘画的形式把生活中要遵守的规则画了出来,如:上下楼梯的时候要遵守上下楼梯安全秩序的规则、收拾具时需把归位摆放整齐、在游乐场里要遵守游戏规则、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在自主游戏时,有孩子在告状说“谁谁谁没有排队”于是小朋友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如果我们游戏时没有规则会怎么样呢?

无规则

    拿积木遇到的问题:

不遵守规则就会人挤人不排队就抢积木作品也搭不成了。

在玩积木的时候,不遵守规则就会互相抢积木,朋友间会吵架。

没有规则,乱拿乱抢积木,我们都没拿到,不想玩游戏了。

我们的感受

你们觉得遵守规则重要吗?重要!大家遵守规则后,就不会出现危险了。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

按时来园不迟到

室内慢走不奔跑

团结友爱一起玩

    规则小达人在制定完班级公约后,如何让孩子们将班级公约熟记于心,并积极遵守呢?我们决定在每周都开展规则小达人的评选活动,让孩子们都来当评委,一起来评选出大一班的规则小达人!在宣布了这一项评比后,孩子们对“班级公约”有了一定的重视,都非常想得到“规则小达人”的荣誉称号,每个人都在努力遵守“班级公约”。

     关于规则的探索接近了尾声,但孩子们的成长和对规则的学习远没有结束。在此过程中,他们主动探索,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体会,讨论规则的意义和作用,制定规则,用行动诠释“规则”....在有规则的体验中,孩子们明白了一个真理:“如果人人都遵守规则,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有序、更和谐。”规则,因生活而产生,在生活中遵守。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蹶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做有准备的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阅读 2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