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成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馆陶县第二实验小学持续开展成语文化宣传推广活动。
成语故事我来讲,今天,由我们的小小讲解员苏钇硕同学为大家讲解邯郸成语《兼听则明》。
小小宣讲员简介
姓名:苏钇硕
班级:三年级二班
年龄:8岁
他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性格开朗、自信、有主见,遇到事情总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平时很喜欢画画,善于用美丽的色彩涂画自己的小世界,对好玩有趣的东西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
他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长大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未知的世界,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典 源
“兼听则明”的典源出自《新唐书·魏征传》。
故事背景
《兼听则明》的成语故事背景处于唐朝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一心想要打造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积极寻求治国良策。他深知臣子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于是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征成为了唐太宗最为器重的谏臣之一。
故事对话经过
有一次,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工、姒鲧、驩兜都不能蒙蔽他。而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
故事的结果与影响
唐太宗听了魏征的回答后,十分赞成。从此,唐太宗更加注重听取臣民的意见,鼓励大臣直言进谏,国家政治日益清明。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为后人所铭记和推崇。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现在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
故事的启发
“兼听则明”的成语故事有以下启发:
一是要保持开放心态。不能只听一面之词,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像故事中的君主,如果只听身边部分人的意见,就容易被蒙蔽,做出错误的判断。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听取他人评价、做决策还是判断是非,都要积极主动地获取多方面的信息。
二是要认识到信息全面性的重要。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全貌。例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领导如果只听某个成员的想法,可能就会忽视其他更好的方案。广泛收集成员的意见,才能综合考虑,找到最适合项目推进的办法。
三是提醒我们对信息要甄别。“兼听”不仅是听得多,还要分辨信息的真假和价值。不能盲目地将所有听到的内容都作为判断依据,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不同信息背后的动机和可信度。
视频提供: 许晓明
撰 稿:张凤梅
初 审:赵婷婷
终 审:王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