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国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的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的开拓者,杨士莪以“科研报国”为使命,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众多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学习杨士莪院士科技报国的爱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始终坚守一线、潜心治学的教育家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行动指引、落实到科学研究中。
几易专业,一切只为祖国需要。“国家哪儿需要我,我就上哪里”是杨士莪人生的真实写照。1950年,当得知新生的人民海军急需人才时,还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报名参军。1952年,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筹建,面对未知的任务,他再次毫不犹豫地扛起行囊,踏上为国建设的新征程。此后,在哈军工从普通物理到天文测量、海道测量再到水声工程,杨士莪在国家需要中一次次改换专业,一次次从零再来。
“一站到底”,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从教70年来,杨士莪每年都给本硕博学生授课。他的每一堂课都会精心准备,不仅把板书写得工工整整,而且还坚持站着授课,是出了名的“一站到底”。有时参加学术会议调整课程时间,只要一回到学校,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耽误的课补上。
从无到有,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1957年,杨士莪被派往苏联进修,并从教授天文学的教员改行研究水声,其间,他发现有两个关键技术实验室对他这样的外国人是不开放的。从此,杨士莪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声音。60多年来,杨士莪带领团队不懈努力,为我国万里海疆装上“耳朵”,牢牢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他将自己的一生,倾注于水声学科的发展,引领了中国水声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常规到精专的发展历程,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间东流,岁月颠簸。我们的国民,正因为有文天祥那般誓死不屈的气节,才守万顷疆土;正因为有于敏那般埋首奋斗,不畏艰险的勇气,才成国之重器;正因为有杨士莪那般艰苦探索,日夜兼程的热爱,才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如今国家复兴的重担肩负在你我身上,寄昭昭爱国之行,融国家山河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