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一瞬,华表千年,非遗文化历经千年风雨,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非遗文化,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2024年10月29日,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金翔幼儿园中班年级组织了《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国韵民族月主题活动。
活动特邀了云南省花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高爱洁老师、昆明市文化馆沈吟涛副馆长、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面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梁俊丽老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唐菓子)区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阮智敏老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扎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成老师。同时,还邀请了我园第七期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75名老师,还有6名帮扶园的老师代表,共81名老师共同参与了今天的非遗活动。
传统文化,展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本次活动在中班年级组长张启祥老师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精神力量,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粹美阐释。高爱洁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花灯表演,小朋友身着美丽的汉服、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好奇的眼睛感受着花灯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昆明市文化馆沈吟涛副馆长亲临现场,围绕着什么是非遗、发现非遗之美、传承非遗从我做起三个话题与孩子们互动并向孩子们讲解非遗的知识。非遗不仅美在艺术、美在工艺、美在神秘,更美在非遗传承人的热爱、坚守与传承。
面塑,是我国古老的一门民间艺术,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孩子们炽热的目光中,梁俊丽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面塑艺术的基本原理与起源发展。孩子们不仅学习并了解了“面塑”这一传统工艺的历史和技巧,还亲身体验了“面塑”的乐趣,更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了孩子们对民间“面塑”艺术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唐菓子,又叫茶菓子,起源于唐朝,是茶宴中佐茶而食的糕点。其外形精美,颜色亮丽,反映了中国古人的生活美学。唐菓子的制作工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既保留了传统的制作技艺,又结合了现代审美和食品科技,使其既美观又美味。在阮智敏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孩子们饶有兴趣的制作着精美的唐菓子。
扎染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周朝代时期已初具规模,数百年来世界各地都在使用扎染技法。在杨成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孩子们一件件绚丽多彩的扎染方巾呈现在大家眼前,引得阵阵惊叹和欢笑,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图案,展现了扎染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本次活动,小朋友们在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体验非遗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普及非遗文化知识,不断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END——
图片:中班组教师
撰稿:何秋菊
审核:张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