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数学新课标,将时间的学习从“常见的量”移入“综合与实践”部分,在“时间的故事”等主题活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是什么,感受时间的价值与意义。三年级开展以“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探究中,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提高善于表达交流等能力!
项目介绍
驱动性问题:时间在哪里
核心素养:量感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亲身感受1分钟的长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感受"1 分钟"的时间内,"他、她或它"可以做更多事情,感知“1分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3)通过想象,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巩固基础之上,感受数学与科学幻想的乐趣。
项目实施
活动一:1分钟我能做什么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分钟有多长、能做什么,积累度量时间的经验。
活动二:1分钟他(她、它)能做什么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感受“1 分钟"的时间内,“他、她或它”可以做更多事情,感知“1分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活动三:1分钟未来能做什么
学生们积极参加,大胆想象。在实践中学数学,用数学,享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项目评价
评价形式包括综合评价和作品展评。
本次项目化学习在评价形式上不仅有常用的教师评价,还增加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的形式,极大地体现了评价的整体性和多元化。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去探讨和思考,由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组成共同进行交叉互助式评价。强调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打破原有教师评价的枷锁,同时增加家校互通和协作,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到评价学生的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