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
我们迎来了第19个“世界卒中日”
今年的主题——“体医融合,战胜卒中”
蕲春县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呼吁大家提高对卒中的认识,了解卒中的预防、急救和康复知识。倡导通过科学运动预防卒中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如何识别脑卒中?
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面瘫、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双眼向一侧凝视;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意识障碍等。
“1”代表看1张脸,主要是观察患者的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的情况。
“2”是指查2只胳膊,让患者将双臂平举,看是否有一侧肢体无力而出现下垂的现象。
“0”是(聆)听语言,听患者说话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正常。
发现以上症状该怎么办?
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发病后要立即拨打“120”,要听从“120”的专业建议去往最近的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救治。在等待“120”救护的这段时间,一是要保持患者处于最舒服的状态,切忌不要拖拽病人,避免出血性卒中病人进一步出血;二是不要随意吃任何东西,以防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救治机会的减少。正确的急救对于减少卒中致残致死的发生至关重要。
哪些因素会诱发脑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超重与肥胖、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年龄增大、心理等因素。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患脑卒中的风险将明显增加。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脑卒中的救治
如何预防卒中
我国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但大部分卒中可以通过加强慢病管理和生活管理进行预防!
①慢病管理。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积极治疗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定期复查,评估疾病恢复情况,预防复发。
②生活管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被称为健康的“四大基石”。
卒中的康复
约2/3的卒中患者会出现各种后遗症,包括肢体活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不清、认知和心理障碍等,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骨质疏松、皮肤破损等问题。
康复治疗就是通过功能、任务和目标训练加强神经重塑,尽可能的减少卒中后各种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质量。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以内,在生命体征稳定和病情无进展情况下,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果将有所降低。
日常生活的防治指南
1. 清淡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的饮食是有利于健康的。建议降低钠摄入量,推荐食盐摄入量≤5g/天。
2. 适度增强体育锻炼。减重有利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从而更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保持情绪平稳。不良心理因素也可能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合理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规律健康的作息、乐观积极的心态,也能更好地预防卒中。
5.气温不稳定时,正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忽冷忽热的气温会导致血管忽而收缩、忽而扩张,容易诱发脑卒中。卒中高危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差,一定要注意保暖。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卒中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行动日。让我们携手并进,以院长程华庆,书记程斌为首的班子成员,以体医融合为指引,以科学预防为基石,共同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相信在县五院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卒中将不再是生命的威胁,而是可以被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可治之症。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健康加油,为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