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以生为本,开展以沟通、引导、帮助、关爱为特征的导师工作,持续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探索完善“教师人人做德育导师(以下称‘导师’),学生个个健康成长,育人水平不断提高”的德育途径,覆盖全体学生,拓宽育人渠道,提升育人成效。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职责划分如下:
学校领导小组学校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组长:陈晶
组员:申浩杉 杨艳的 连海燕 高姗 徐蕾 康文山 杨会英 李丽敏 孔海敏 秦柯 李明海
年级工作小组
年级成立年级主任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年级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组织实施。
班级导师小组
班级成立班主任为组长、其他任课老师为成员的导师小组,负责做好班级相关工作。
三、工作职责
(一)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其职责: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所任班级导师开展工作。
2.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班级导师会议,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个案分析会,了解导育情况,协调解决导育问题。
3.协同负责班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法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4.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班级管理和家校沟通等工作。
(二)导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热心德育导师工作,能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其职责:
1.思想引导。教育引导受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学业辅导。定期对受导学生进行学业分析,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受导学生提供帮助,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3.心理疏导。每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见面交流一次,关注并掌握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疏导学生不良情绪,化解学生心理压力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生活指导。走进班级、走进宿舍、走进食堂、走进受导学生中间,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激情,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5.家访帮导。开展家访活动,对普通学生家庭家访每学期不少于 1 次,对特殊学生家庭家访每学期不少于 2 次,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增进家校沟通,并做好相关记录。
6.成长督导。为每位结对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认真记录填写成长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每月的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及社会实践、进步情况等逐一登记。同时,可将家访情况列入学生成长档案,一并记录。
五、研讨动员
2024年10月28日,成安县实验小学南湖校区在学校会议室隆重召开了全员德育导师制动员大会,标志着我校全员德育导师制的正式启动。
大会由校长陈晶主持。陈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全员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指出这是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他要求全校教师要深刻认识全员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德育导师工作中去,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德育处主任申浩杉对全员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他从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方式、具体措施、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让与会教师对全员德育导师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领导班子会议结束后,各位年级主任迅速返回各自负责的年级,紧接着召开了全员参与的德育导师制年级会议,详细部署了在本年级具体实施该制度的计划与方案。在会议当中,各位老师们积极讨论了身为一名德育导师落实到实际,应该如何去做。
六、具体措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深化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所联系学生的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多希望,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沟通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给学生以实质的关怀和鼓励。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学校。
6.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所联系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导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