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秋意渐浓的时节,也是我收获满满的一段时光。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如同踏上了一场知识与理念碰撞的奇妙之旅。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触摸科学的脉搏,深入领略其无穷魅力,本次科学培训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天
河南教育报刊社社务会成员樊学兵,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副主编、河南教育报刊社图书教材分社总编辑宋金榜,《河南教育》(教师教育)杂志运营总监、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主任韩玉兵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副主任吴泽永主持。来自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刘婷婷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在发言中表示,这次“国培”提供了一次学习思考的机会,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开阔眼界、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倡议全体教师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虚心学习,严格遵守培训的各项规定,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成。来自濮阳、南阳、周口、驻马店等地的150名农村县级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首先听到毛厅长在2024年中原名师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视频。毛厅长给我们解说了教师的情、品、专等,最让我触动内心的是教师要坚持自己的一厘米之变,在当今大环境下,不能只关注学生纪律,卫生,从而忽略学生的真实感受、成长、幸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管理者,而应该是引导者、帮助者,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紧紧抓住学生错误,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我们改变的是问题,而不是学生。随后,宋金榜做了题为《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应关注科学教育的实践转向》的报告,详细解读了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探究到探究实践的转变,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探究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科学成绩的作用,科学课堂中探究实践活动的运用,将培训推向高潮。
来自我们大象版编写团队中的宋金榜教授《以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出发》为主题展开细说了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以及编写思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至关重要。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表现为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通过直观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应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等思维方式,对科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科学概念和原理。小学科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以实践、启发、因材施教和学科融合为原则,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第二天
杨建伟老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深感,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现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我也认识到实践操作和探究过程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要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更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此外,我也意识到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寻找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衡量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学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午很聆听了张玉滚老师亲自讲述自己的事迹,我深受感动,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张老师用他质朴的语言,将那些关于坚持、锤炼、奉献和爱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伟大与崇高。
“做教师情在坚持”,张老师的话语中透露出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他都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教育梦想,始终坚守在山区,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他的坚持,让我看到了教育者的坚韧与毅力。
“做教师业在锤炼”,张老师深知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锤炼的事业。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他的锤炼,让我感受到了教育者对专业的追求与执着。
“做教师德在奉献”,张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奉献的真谛。他无私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奉献给孩子们,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他的奉献,让我领略到了教育者的无私与伟大。
“做教师爱在延绵”,张老师的故事中充满了爱的力量。他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心灵。他的爱,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第三天
来自南通高新区的陈有志老师的《在探究实践中发展科学思维》,使我思考了很多课外的东西。而关于科学教学的有,课堂不应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特别是他通过认知冲突与科学解释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以及那些贴近小学生实际的科学课例,让我对科学教育有了全新的认知。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小学科学课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再通过科学解释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科学观念,用科学解释消除了他们的疑惑。陈老师用他幽默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让我体会到学生也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
第四天
来自南通高新区的副校长许飞 ,许校长从《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进行了分享。
许校长培训开始让在座的听了老师们领略了一把项目化学习,大家都真切的感受了一下。老师主要从什么是项目化学习?为什么要搞项目化学习?怎么搞项目化学习?围绕这三个点许老师用大量的案例讲述了项目化学习。当许老师现场调查的时候,询问道哪些老师做过pbl?没有一人,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讲科学的老师们大都不了解pbl ,这是令我吃惊的。通过学习,我领略到了项目化学习将会是以后的主流教学方式。这样的学习模式彻底打破了我们不停地教,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一个低效学习。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给学生抛出一个他不了解的真实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化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许老师的一句话说的印象很深:“经验+反思=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杜静忠老师。杜静忠老师用自己三十年的科学经历带给我们了一节《新课标技术工程领域课程目标解析及教学实践经验分享》。杜老师深入剖析了新课标下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程目标以及六大流程: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该领域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性。这一领域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紧接着杜老师还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经历,杜老师展示的丰富案例为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搬一搬,定一定等等,从项目式教学到小组合作探究,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技术与工程的概念。我将把杜老师分享的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技术与工程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领域中茁壮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杜老师的反复强调技术就是发明,工程就是建造。作为科学老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具有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
要让学生在技术工程领域的学习中运用到科学思维,在PBL 的学习中解决实际的问题。项目化学习今天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还会尝试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继续深入学习技术工程领域。让今天的知识基础最终形成成果展示给大家!
第五天
来自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小学教师朱春平,在教育一线工作43年。曾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一等奖,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3项,主编小学《技术设计与创新》第五册,参与郑州科技馆编写《青少年科学实验200例》。听完朱春平老师的讲座,我内心深受触动。在这场以《利用身边资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策略》为主题的精彩讲座中,我们仿佛跟随朱老师的脚步,经历了一场科学与实践的奇妙之旅。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教育的无限向往。朱老师强调,新时代的科学教育老师应具备广博的科学素养和坚定的科学家精神。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科学素养,如何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他走遍大江南北,从植物、昆虫到石头,无一不成为他科学探索的宝贵资源。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正如朱老师所言:人无“意”而不立,人无“心”而不达;而如果我们心中有科学,则万物皆科学,身边处处是科学。
朱老师还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发展,用身边“怪才学生”的成长案例诠释了他因材施教的成功之处,他的教学理念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朱老师用他四十多年的教育之路启迪我们:如果科学教师仅仅以教材为内容,上好一节科学课,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的。 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要走在学生前面,给他们带来学习上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从而唤醒他们的科学意识。
马恒老师带来的《随手取材,设计小学科学探究实践课程》,开篇便直击要害,强调了科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引擎,更是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关键,恰呼应了我们心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探讨“什么是科学”时,马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定义,先引导大家思考描述自己的理解,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带着我们去领悟科学的真谛。他强调,科学是一种基于实证的知识体系,它追求的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准确理解和解释。这种理解,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建立在严谨的逻辑推理和丰富的经验事实之上。
谈及科学的判断标准,马老师提出了逻辑、经验、社会、历史四套标准。这一论述,让我对科学的严谨性和客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逻辑保证了科学推理的合理性,经验提供了科学验证的基础,社会和历史则赋予了科学发展的动力和背景。 这四套标准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科学判断的坚固基石。
在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的讲解中,马老师详细阐述了从观察到理论结论的每一个步骤。从最初的观察存在开始,通过剔除假象、数据收集、概括假象,再到实验验证、数据处理,最终得出理论结论,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需要我们保持严谨的态度和求真的精神。
第六天
鲁桂红老师 以“课标为旨,落地为要”为主题给小学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鲁老师从课标之变、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科学观念、科学思维与核心素养等方面做了精细讲解。
新的课程标准带来了诸多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鲁老师带大家深入探讨了课标之变,认识到科学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概念是科学知识的基石,跨学科概念则打破了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的融合与应用。老师们认真学习了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概念,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关键,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结论等环节。老师们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了科学思维的内涵和培养方法,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七天
参观了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一走进科技馆,便被那充满现代科技感的氛围所包围。各种新奇的展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科技馆里的展品涵盖了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在自然科学展区,通过模型和互动展示,我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宇宙的奥秘以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理。那些逼真的模型仿佛将我带入了神秘的自然世界,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之情。
信息技术展区则展示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从古老的通信方式到现代的高速网络,从简单的机械计算到强大的人工智能,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让人惊叹不已。在这里,我亲身体验了虚拟现实技术,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感受到了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可能。
生命科学展区让我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细胞的结构到人体的生理机能,从生物的进化到生态系统的平衡,每一个展示都让我对生命的神奇之处有了新的感悟。在这里,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也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命。
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的毛海荣教授带来了一节《工程思维导向的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的讲座。听完之后自己的感受颇深。毛教授开场用雨课堂让我们初步体会了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对于我们坐在后面的教师来说,很暖心❤️毛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今日课程:
1.时代发展:在这里毛教授为我们出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我们的职责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的关系。
2.培养工程思维
3.工程设计
第八天
观摩了两节非常优质的省级名师的示范课,一节单瑞华老师的《制作小水车》,一节谢孟玲老师的《月亮什么样》。通过观摩这两节课,学习到了讲课先要看课标。课程的设计很巧妙也很引人入胜,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题地位。但并不是不讲基础知识,这个误区应当避免。课后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杨新瑞老师进行了点评,杨老师将课程的亮点,老师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和待改进的地方一一指出。还将最新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行了解读,用通俗的语言讲出了最晦涩难懂的课标主旨。
第九天
最后时刻迎来了各组的说课展示环节:
一、教学设计的精心与巧妙
每一位说课教师都展示了他们对教材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教学设计。他们能够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培养。例如,在[某课题]的说课中,教师巧妙地将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例]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到后续的探究环节。这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说课过程中,我看到了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探究法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许多教师都精心设计了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过程,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流程。比如在讲解[某科学原理]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不同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差异,进而深刻理解该原理的内涵。除了实验探究法,教师们还灵活运用了多媒体资源,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展示精美的图片等方式,将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科学现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这些说课案例中,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提出自己的疑问、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以及汇报交流探究成果。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师素养的展现
通过说课,教师们扎实的专业知识、清晰的教学思路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能够准确无误地阐述科学概念和原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教学过程表述清楚,并且在说课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自信的态度。此外,教师们还展现出了较强的应变能力,在预设的教学环节可能出现问题时,他们能够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些都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五、对自己教学的启发
这次课例展示中宋教授和鲁老师两位专家的点评可谓是句句说到的教师们的心里,中肯的建议,亮点的鼓励都是对教师们成长路上又添了一把火。点燃了我们做科学教师的热情,这次观摩活动对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首先,我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背后的科学本质和教育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案。其次,要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再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最后,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总之,这次小学科学说课观摩活动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我将把这次观摩所学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为学生打造更加优质的小学科学课堂。
🎉回顾这十月的国培之旅,心中满是感恩。感恩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能够在小学科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感恩遇到的每一位专家、每一位同行,是你们让这次培训变得如此充实而有意义。
—END—
撰稿: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