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挖掘并广泛运用吉林省第六届名师评选工作的丰硕成果,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培训部决定面向全省组织开展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2024年10月30日,信息科技教研室开展了第一期初中信息科技名师展示活动。四位说课教师以及四位点评嘉宾分别对教学指南中的课例进行了细致的解说与分析,最后,马芳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
首先,长春市第五十三中学的韩思维老师做了题为《互联网影响新体验》的说课,本课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互联网及其影响”部分的内容。根据对指南和指南配套的相关课程资源的学习和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搜索相关信息,了解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学生深刻体会“互联网+” 带来的思想之变、技术之变和社会之变;通过拓展实践操作达到利用互联网应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目的。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它不仅重塑了经济、文化、教育、社交等多个领域的面貌,更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当积极拥抱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便利,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共同编织出一个更加美好、多元、包容的未来生活。
然后,长春市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王淑艳老师对本课进行点评。她总结说,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四个基于”:
1. 基于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指南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做到了“教学评”一致性;
2. 基于学科大概念,提炼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设计,以素养为导向,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思维的发展;
3. 基于学生的视角,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和成长点,做到导者,而不是主控者,让学生做为主体参与活动其中;
4. 基于教育的本质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做出努力,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做一个合格数字公民。
王老师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期望老师可以利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位说课教师是来自松原市滨江中学的张宁老师,她带来了极具创新性的说课内容——《物物相连自动关窗器》。张宁老师查阅大量资料,认真研读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力求将自动关窗器的原理和应用讲解得清晰透彻。该教学实践主要是应用湿度传感器、舵机、主控板等实验器材进行实物搭建教学。其原理是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湿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会触发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发出指令,驱动关窗装置自动关闭窗户,从而实现智能防护。张宁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充分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思维。
松原市教育学院的韩莉华老师对本课进行了点评:本课以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和深刻的教学思想,令人重新审视新教学指南指导下的创新教学;秉承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方式上求异、教学目标上求同的教学思路,力求在课程内容上求新,为学生带来前沿的科技知识。韩老师认为,张宁老师不仅将自动关窗器的原理和应用讲解得清晰透彻,还通过实物搭建的教学方式,运用湿度传感器、舵机、主控板等器材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展现了她在教学方式求异的教学思路,即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位进行说课的是来自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岳学校的李超老师,她说课的题目是《域名解析换编码》。本课选自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指南《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七年级第二单元的第6课与第7课,李超老师经过对指南中教学内容的研习、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理解能力,将两节课的内容进行了重组,两节课的内容均包含域名地址与IP地址,体现交叉融合,螺旋上升的教学实践,由简到难,由表及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李超老师详细说明并演示了人教信息科技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的使用方法以及网络嗅探器的操作过程,让一线教师清晰地知道指南配套资源如何使用。本课使用任务单辅助学生学习,在任务单的起始处展示学习评价表,让学生开始学习前就明确本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后通过问卷星进行自评,审视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利用此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利用任务单进行过程性评价,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同样来自华岳学校的商秋虹老师对本课进行了点评。
最后一位进行说课的教师是来自延吉市第四中学的邵聪,她说课的题目是《环境数据要感知》。本课以智能终端为情境主线,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开展实践探索,制作物联实验设备--坐姿提醒器,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与技能。本节课将科技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对传感器的浓厚兴趣,对后面深入学习物联网系统原型搭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课堂中坚持让学生从“创中学”,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做中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意识,从而落实了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延边州教育学院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张建华结合邵聪老师的说课,对《数据环境要感知》一课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张老师首先肯定了教学中的亮点部分,能根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本校学生情况和软硬件条件,进行积极的修改,创新活动内容“制作坐姿提醒器”,重构教学环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课堂,对邵老师采用微项目,撬动大课堂,赋能学科发展的做法提出鼓励。然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强调要在教学评一致性上下功夫,提出要利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多类型的评价主体,设置精准的评价指标,产生丰富的评价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改善学习质量,反思迭代项目成果,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他希望能与全省教师一同通过育人方式的转变,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实现知行合一。教师能够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不断学习,博采众长,积淀教学素养。
活动最后,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培训部马芳老师进行了总结,马老师感谢了八位教师的认真准备,为全省教师呈现了实用且精彩的课例展示。
——END——
编辑:xxx
审核: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