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以来,大多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未跟上其经济增长速度,存在教育投入与需求不成正比的“摊大饼”等问题,同时,部分经济基础薄弱城市还存在高端人才引不进,人才服务碎片化、优秀人才留不住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空间,也阻碍了城市转型的探索步伐,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各大城市唯有形成“校企双向奔赴,深化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去为自身源源不断培育人才,完善探索人才链,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探索人才链,衔接产教融合。各大城市要想在经济、科技、人才迈进一大步,必须立足产业,积极探索人才链,融合衔接教育、创新、产业链条。以活动聚才,可举办高端人才洽谈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来对接高层次人才及青年大学生;以项目聚才,可建立重点人才项目奖赏制,发布揭榜挂帅关键技术项目,集聚一批海内外人才智力资源。以专业聚才,可对接中介机构、猎头公司,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同时,强化人才服务支撑。研究出台人才政策,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成立产业发展基金,聚焦人才需求,高效率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优化教育链,共享产教资源。紧紧抓住职业学院这一高校资源,推动政校企联合引育、产教研融合共享,释放产业和人才“同频共振”集聚效应。细化到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聚焦教育改革,培养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引育”并重,持续增加师资数量,增加高水平兼职教师数量,提高兼职教师所占比重和质量。
激活创新链,驱动产教创新。深化协同创新,着眼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大力集聚优质人才,破解核心技术瓶颈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创新校企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服务产业链,集聚产教发展。着眼产业链延链补链强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主体,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加大政策激励,制定成本补偿分担、多方投入的组合式激励制度,探索企业、院校与产业集聚单元开展技术研发的模式。
因产而生,随产而兴。只有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充分整合多元社会资源和优质教育力量,以人才链牵引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才能实现校企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