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风微凉,时光恰好正当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学期第8周,海澄中心小学语文组如期开展了校本研讨活动。


一年级组


许惠珍老师执教的《秋天》这一堂课语文味十足,语言优美。听、说、读、写,环环相扣,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语文能力。课堂上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严谨、美观的课堂板书,让学生陶醉在这节语文课里。
评课
高小茹老师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教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
评课
洪老师执教的《江南》一课注重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孩子自己感悟,通过角色游戏让孩子真正走进文本,体会鱼儿在莲叶下游戏的快乐。认读生字词的时候,善于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烈。
评课
蓝老师用闯关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知识与快乐。通过对已学知识“口、耳、目”进行拓展,让学生明白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与他人对话时要做到“大声说,仔细听,看对方”。蓝老师将这三点要求贯穿整个课堂,使孩子在反复强调和复习中理解更深、记得更牢。
评课
肖连英老师执教的《葡萄沟》课前先营造意境,让学生领略祖国壮丽山河再引出课题,以导游游览方式设计课文教学,既新颖又贴合课文情境创设,让学生入情入境学习。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时紧紧抓住重点词的方法,感受葡萄的多与美。通过地图,认识葡萄沟的位置十分直观。老师注重学生的朗读,贯穿整节课。指导不同语气读出葡萄沟的美丽,葡萄的香甜以及老乡的热情。对于课后习题仿写,配以插图更直观,化难为简。让学生自主思考,最后由葡萄沟引到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评课
二年级组


蒋老师在执教《日月潭》中,用风光秀丽的日月潭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的日月潭图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读题之后引发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的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指导朗读时,品味日月潭风光之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教学《葡萄沟》这课时,陈瑞凤老师以带领孩子们去新疆这个“好地方”旅游为线,引出课题,随后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组织教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富于童趣,感染力强,善于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创造高效的课堂学习。
开课伊始,蔡丽蕊老师用美丽、奇特的黄山奇石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的黄山奇石图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贵有疑”,读题之后引发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的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许雅莹老师执教《黄山奇石》一课中,紧紧抓住题眼,整堂课围绕“奇”字展开,层层深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找出文中“奇石”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领会第一块巨石的有趣和奇特之处;然后学法迁移,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它几块奇石,实现读中感悟。
洪雅茹老师执教《我要的是葫芦》中,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以常见的葫芦工艺品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文识字,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重视学生朗读,教与学生抓关键词、看标点符号等朗读方法感悟种葫芦的人对这棵葫芦的期待,与故事最后葫芦都落光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关注语言文字运用。
评课
三年级组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是一个诙谐幽默有趣的故事,故事中都是围绕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而展开的一个个故事。在教学活动开始环节曾老师采用了谜语引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引出接下来的内容,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始部分首先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接下来的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而且曾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也都能积极的回应。
陈春燕老师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品读,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但本文主旨内涵丰富,既对朋友要重情重义,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懂得用知识战胜困难。因此,学生的领会难以全面深刻。教学时,陈老师设计了多种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内化文本的人文思想。
陈怡聪老师执教《一块奶酪》,陈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黄幼玉老师执教的《一块奶酪》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本课时,教师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仅针对重点问题进行了一些提问引导,如深入人物内心,感受蚂蚁队长的人物形象。
李媛老师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李老师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的预测能够有效果,她尽量不让学生预习课文,同时针对学生已经知道课大致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一个句子来预测。课堂上对学生有感情朗读进行训练,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来进行。
评课
四年级组


黄惠敏老师紧紧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批注阅读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多样的阅读体验中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通过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练习用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去做批注。在课堂中,黄老师引导孩子总结出批注的方法,让孩子一课一得。
温老师课堂重点引导学生反复练读。神的名字、长句子都是学生朗读课文的难点,温老师发现“鹫鹰、挽弓搭箭”这两个词学生读不好,就让学生多读,直到读熟。在学生困难处给予鼓励,“多读,就能读熟。”“声音还可以再洪亮一些。” 这样的语言充满课堂,体现了老师与学生平等、真诚的互动。
洪丽珍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在教学中,从“体会神话特点,认识神话”的角度,有效利用学生前两课学习的基础,读好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人物形象”,并讲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故事,且为后面“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作铺垫。
林丽玲老师执教《麻雀》,在教学中,林老师通过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通过自主探究、感悟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整个课堂师生平等、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谐,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张楚瑾老师执教《爬天都峰》,张老师通过分布解题环节,与学生展开文题的谈话,聚焦作者笔下的爬天都峰,在与作者逐层推进的对话中,建立“学生”“爬天都峰”“我”三方的联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关注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在了解习作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阅读策略,在双向贯通中达成对阅读与习作的有机融合。
评课
五年级组


王幼字老师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开展教学,抓住课后的2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读全篇,并找到中心段落,即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体会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最后升华学生的认识,强化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之间关系的认识。直指重点,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同时还非常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示范读、手势引领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感,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学生打开了想像的大门。
洪燕玉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洪老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生动地再现了圆明园的历史风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还注重朗读指导,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蓝舒泓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蓝老师对文本有详细的解读,心里明晰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第二课时这节课设计得也完整,有条不紊地和学生一起达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态大方,课堂秩序良好。这对于一位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年轻老师来说,已属不易。
洪惠勤老师在教学《太阳》的特点时,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学习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好处,从而初步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以小组讨论形式学习"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体会全文两部分内容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如何把事物"说明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融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周巧玲老师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短片,引导学生在读和看中感悟圆明园之大、之美,也充分地体会到了自豪的情感。注重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突破了难点。最后展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被其他国家的博物馆收藏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和无耻嘴脸,骄傲与悲愤强烈的情感反差,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
评课
六年级组


张老师的这节课,提纲挈领。1.抓住文章核心问题,体会主人公的精神。2.感人情境的营造。 教师沉重低沉的语调,视频、音乐的衬托,写一写老支书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以及拓展:想一想身边无私奉献的人。这些细节都让孩子们感受到本文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想读出感情,需要充分地理解、体会。
曾老师教学《盼》中,安排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注重提升感悟的层次。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品味期盼的细节描写,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升华和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和习惯。
林老师执教《夏天里的成长》,本节课教学中,我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注重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描写的特色,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升华和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和习惯。
蔡老师执教 《穷人》,这篇课文的关键在于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第二段,桑娜为什么决定非抱孩子不可?为什么回到家里又忐忑不安?她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体会,逐渐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感情。
吴老师执教《盼》这节课,始终牢牢铆定阅读目标,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寻找、发现写作智慧,引导学生随堂练笔实践、体验写作智慧之美,真正做到了“为写引读,以读导写”。
评课
相信在此次研讨活动中,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教研路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愿我们携手“教”以共进,教学相长,“研”以同行,为书写诗意教育的新篇章而努力!
龙海区海澄中心小学
2024年10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