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温馨提示

阳光幼儿园
创建于10-28
阅读 20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 ‍保健小知识

现在正值秋冬季节交替,气温逐渐转凉,正是传染病流行的高发期,如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等!小朋友的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护那么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小朋友生病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手足口病吧!

  • 关于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其他并发症。

  • 手足口的发展阶段

潜伏期

‍      幼儿被病毒感染后多会经历3~7天的潜伏期。潜伏期无临床症状,患儿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发热期

‍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疱疹或斑丘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及发热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咳嗽、流涕、食欲减退、呕吐、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急,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疱疹期

‍       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的丘疹或疱疹。

‍恢复期

‍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一般情况下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

      

  • 手足口的传播途径
  • 手足口病的特点和危害

1.传染性强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2.对幼儿危害大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重症、病死病例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EV-71) ,病死率可达10%-25%。

‍3.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接触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被感染。

‍4.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以3岁及以下发病率最高。

‍5.控制难度大在学校、幼托机构等儿童集中场所常出现暴发。

  • 手足口病的日常预防

勤洗手

‍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细菌和病毒的方法。不管是面对手足口病还是其他病毒,都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勤通风

‍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不二法则,手足口病虽然是肠道传染病,但也会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喷嚏等进行传播。

勤消毒

 ‍    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酒精消毒对肠道病毒无效。

接种疫苗

‍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分为2针接种,在幼儿满6月龄至5周岁之间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需要间隔至少1个月。接种疫苗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确保感染后不会出现重症病例。

  • 家长注意事项

1.如果孩子出现手足口病或疑似传染病,切莫自行用药,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及时告知班级教师,以便幼儿园采取措施。

‍2.孩子患病后要及时隔离休息,家里的玩具、用品等也要及时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

‍3.手足口病在症状消失后仍可具有传染性!手足口病患儿经隔离期完全康复后,需到医院开具复课证明经幼儿园保健人员查验后方可返园。

阅读 20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