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丽江

🥑
创建于2024-10-28
阅读 3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丽江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积淀的城市,这里的名胜古迹、人文趣谈、特色美食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对于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孩子们而言,丽江,是一个既熟悉又充满了很多未知的城市。

十月,大班的孩子借助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尝试探索我们共同生活的丽江。

第一周:我的丽江印象

丽江的十月是个美丽的月份,夏天的燥热完全褪去,伴随着秋雨,秋天悄然来临,秋的韵味也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金秋十月的学习,从幼儿最熟悉的丽江开始。

一、走过的丽江

十月的第一次活动,老师选择从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聊起,自然地过渡到关于丽江的学习。

二、丽江千百问

幼儿提出的关于丽江的问题也异常精彩,从美食到建筑、从古代战争到现代环保、从动物植物到宇宙人生,覆盖的范围非常广,让人只是听见问题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听他们的分享。

  

三、关于丽江的学习计划

希望幼儿通过项目研究活动,能够运用所有感官,探访这些名胜古迹,品尝独特的丽江味道,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受和认识丽江。

四、丽江那么大

现在的丽江,比起过去,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人置身其中,已经习惯了很多。

幼儿的学习方式不同于成人,他们总能感知到很多细节,并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丽江在幼儿眼中是富含情感的和记忆的,是长大的地方,是生活的地方⋯

五、金秋丽江味儿浓

  丽江作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民族风情的城市,其美食文化同样丰富多彩。

  通过设计“奶锅灸”畅游活动,我们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了解丽江的美食文化,从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互动体验让孩子们了解丽江的美食文化,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04:00

第二周:这里是丽江

这周,幼儿会通过项目学习海报的分享“走过丽江的大街小巷”,讲述“木府故事多”,一起畅想“二十年后的丽江”,了解“中轴线上的建筑”,“探秘小分队在行动“开展活动,探秘丽江的建筑和历史。

一、走过的丽江大街小巷

本次活动,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来到丽江古城,从不同维度近距离探索、发现和感受丽江的大街小巷。

03:29

二、中轴线上的建筑

本次活动是依托绘本《中轴线上的城市》完成的。这是一本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的绘本。当打开书的时候,幼儿就被深深吸引了,特别是翻到故宫、端门、午门那几页时,幼儿被这恢宏的气势感染了,不禁发出感叹的声音。

  当幼儿看完绘本后也能尝试去发现我们丽江中轴线上的建筑——木府

三、木府故事多

本次活动非常荣幸来到了木府,为幼儿讲述木府的故事。孩子们在讲解中认真聆听,感受着丽江历史发展。不仅让孩子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更激发了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四、二十年后的丽江

活动的讨论中,幼儿对于二十年后丽江的样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说到丽江存在问题的同时,幼儿也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十年后的丽江不再存在堵车、水淹的问题;有的幼儿畅想二十年后的丽江变得更加的美丽和智能,希望实现和外太空的对话。

第三周:我的故乡

完成对丽江的探索后,幼儿开启了寻根之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作为我们内心深处最温馨的所在,带着文化的传承,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以及将来。

本周,课程会从分享“有一个地方,叫故乡”开始。随后,教师会和幼儿分享“徽派建筑”。我们邀请幼儿讲述“我的家乡”。最后在“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和“故乡美”的活动中结束本周的学习。

幼儿对故乡的记忆会渐渐清晰,文化传承的力量也会深深地烙在每个学习者身上。

一、有一个地方,叫故乡

幼儿对故乡的认识更多的来自家长,因为我们寻找的故乡是爸爸妈妈出生和生长的地方,所以这对从小生活在丽江的幼儿来说依旧很亲切。在讨论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了故乡,有的幼儿认为故乡是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地方,有的幼儿认为故乡是爸爸妈妈长大的地方,有的幼儿认为故乡是爷爷奶奶的家。

二、徽派建筑

教师找到了最特别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一个点—徽派建筑,与幼儿分享,并且巧妙地和幼儿每天生活的幼儿园进行联结。在活动中,幼儿打开了心扉,很敏锐地感受到了徽派建筑传达的信息。

三、我的家乡

孩子们从小生活在丽江,熟悉纳西族的生活与风俗。这些热爱也通过活动传递。活动一开始关于丽江特点的音乐就抓住了幼儿的心,让所有幼儿都感动了,原来我们的歌曲这么美。

00:16

四、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故乡对于幼儿来说陌生而亲切,因为那里是爸爸妈妈生长生活的地方,牵引着他们想要去了解。在了解故乡的同时,幼儿和爸爸妈妈又有了更加亲密的联结。

00:25

五、故乡美

通过活动,孩子们体验了有关丽江纳西族的特色,感受到自己故乡的美好。感受不是静止的,在幼儿参与过程中,幼儿有认知的参与、情感的参与,也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一种情愫。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感受故乡的方式。

第四周:姓名的故事

名字是每个人的专属符号,但名字不仅是符号,而且还蕴含着家庭对子女的爱、期望与传承。

本周,以名字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幼儿会通过“百家姓”“姓氏的故事”“我的名字有故事”“名字可以改变吗”以及畅游“同姓一家亲”的活动,了解姓名的文化,发现自己名字背后的含义。幼儿进一步与自我对话,与家庭联结。

一、百家姓

本次活动由幼儿观察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开始,紧接着是关于姓的讨论,讨论提纲从幼儿前一个环节的发现层层深入。最后孩子们进行了姓氏的装饰。

二、姓氏的故事

  姓氏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活动充满了趣味性。

三、我的名字有故事

活动中,幼儿带来了和家长一起绘制的海报“名字的故事”,他们讲述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分享了起名背后的小故事,每个幼儿在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的时候,都神采奕奕。幼儿的分享不仅涉及名字的字面意思,而且还涉及了传统文学、“字辈”等内涵。幼儿在诉说与倾听中,感受到了一个小小名字背后蕴含的爱意、期盼,还有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名字可以改变吗?

  一个符号,一个故事,一种祝愿,一段美好…⋯名字是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礼物。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它、珍惜它、悦纳它。了解名字的故事是爱的回归,或许我们不能随时随地将爱挂在嘴边,但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出适合的思考却是让我们追溯过往,体会温情的最好机会。

01:33

五、同姓一家亲

在活动中,让教师印象最深刻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搜寻信息的能力,如询问小朋友、采访教师了解整个班级小朋友的姓氏,有的还会找教师查看班级的点名册,这些都是幼儿在活动中迸发的智慧,很了不起!当幼儿找到了和自己同姓的小朋友时,他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而这几个小朋友平时可能并不熟悉或认识,在那一刻,他们感觉自己找到了亲人,亲切感油然而生

阅读 3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