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二中《梦与醒·虚与实——中国古代“记梦诗(词)”分析》先锋杯展示课纪实

一凡
创建于10-28
阅读 21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10月23日在密云二中“先锋杯”展示课上,任一凡老师上了一节题目为《梦与醒·虚与实——中国古代“记梦诗(词)”分析》的课。与会专家有北京市教育学院姜峰教授,与会教师有密云二中语文教师。

《梦与醒·虚与实——中国古代“记梦诗(词)”分析》这节课共分为四个环节:阅读与发现;探究与研讨;学习与建构;实践与创新。

在“阅读与发现”环节,学生从诗歌题目和诗歌内容概括五首诗歌的共同特点。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性地发现“记梦诗(词)”的题目中均含有“梦”字,在诗歌内容上都有对“梦的内容”的记述。

在“探究与研讨”环节,学生从“所记‘何梦’、如何‘记梦’及为何‘记梦’”三个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围绕“梦的内容”对诗歌进行分层,能够区分“梦中”与“梦外”的内容,进而思考“梦中”与“梦外”的关系及两者之间如何转换。

在“学习与建构”环节,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下定义方法资料尝试给“记梦诗”下定义。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下定义把握“记梦诗(词)”的本质特征——“梦”(梦的内容)是“醒”(梦外,作者的情感与情志)表达的基础;“梦”与“醒”的两双叙述切割出了“虚”与“实”的双重空间,在“记梦诗(词)”中两者的转换可以是从虚到实,也可以是从实到虚。

在“实践与创新”环节,学生自主完成杜甫的记梦诗《梦李白二首》(其二)。此环节意在巩固本节课所学,强化学习成果。

课后,姜教授对任一凡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任老师的课“重视培养学生诗词阅读的分层意识是有意义的,因为高考语境下的古诗词阅读考查的是学生的精读能力,而分层是实现精读的必备路径。”

最后,与会专家姜峰教授发表了题为《人生自是有诗意》的微讲座,她提出品鉴诗歌的路径应该是:“情感-艺术-文化-思维”。其中情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人本身的情感;二是,身为读者共鸣的情感。艺术:即诗歌的写作艺术,每位诗人都有其擅长的表现形式,在鉴赏时要探寻群体内诗人的个性化、特征化表达;诗词艺术形式的分析不能脱离诗词内容。文化:应引导学生思考“修齐治平”的士人理想对于中国文人“在下沉人生中实现精神突围”的作用。思维:姜教授重点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教学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撰稿:任一凡

照片:王莹

审核:李晓辉

阅读 21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