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助力深度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校内教研活动课

阅读 2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终身受益。思维犹如璀璨的火花,点燃智慧的明灯;而思维导图,则如精心构筑的桥梁,链接起知识的各个角落。2024年10月24日上午,思维导图应用实践研究课题组展开了“巧用思维导图,助力深度学习”的课堂研讨活动。本节课的授课教师是李林锋,研究的课例是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

        课前,李林锋老师和课题组的老师们进行了集体研讨,通过课前说课、听评课等形式不断优化教学环节, 不断实践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新思想。

       李老师按照教材编排的两道例题切入教学,借助直观形象的描述车轮的周长,在比较中体会车轮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再通过数学实验确认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圆周率,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最后,安排“试一试”、“练一练”,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为学生呈现“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演绎推理—度量计算”的完整学习路径。

       评课环节中,老师们从数学课堂组织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数学思维培养、教学实施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课题组陈英敏老师在评课中说:“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仅在于传授学生具体的数学知识,而是借助数学这一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陈淑媛老师的课堂上,这一观点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圆周长的公式。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经验,还渗透了转化、推理、建模等重要的数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他们的空间观念。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不仅学会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

      数学学科思维导图,图示是形式,思维是内核。总的来说,“巧用思维导图,助力深度学习”的课堂研讨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思维导图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快乐学习的目标。

阅读 2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