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所处时代:唐代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出生日期:712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770年
主要成就:作诗三千多首,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早年经历
7岁:开始作诗,展现出文学天赋。
青少年时期:因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但已表现出对政治和民生的关注。
20岁以后:可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漫游时期、长安时期、流亡时期、成都及晚年漂泊时期。
漫游时期(731年-745年)
杜甫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期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与李白、高适等人结下深厚友谊。
长安时期(746年-755年)
杜甫困守长安近十年,生活贫困,仕途失意,但逐渐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较深的认识。
通过献赋得到玄宗赏识,但仅获小官,期间创作了《兵车行》、《丽人行》等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流亡时期(756年-759年)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历经艰危,但创作成就巨大,写下了《春望》、《哀江头》等名篇。
投奔肃宗,被授为左拾遗,后因营救房琯被贬华州。
在华州期间,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成都及晚年漂泊时期(759年-770年)
杜甫弃官入川,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成都建成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晚年漂泊于湖北、湖南一带,于大历五年(770年)冬在辗转途中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出代表。
沉郁顿挫:这是杜甫诗歌最显著的风格特点。其“沉郁”体现在深沉阔大、忧思凝重的思想情感内容上;而“顿挫”则表现在起伏波动、反复低回的情感表达方式上。这种风格使杜甫的诗歌深沉而富有韵味。
风格多样: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既有雄浑奔放之作,也有清新细腻、沉郁悲凉、辞藻富丽、平易质朴、通俗自然等不同风格的作品。他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
内容深远:杜甫的诗歌内容深厚博大,题材广泛,寄意深远。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关注民间疾苦,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故有“诗史”之称。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且多样,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深厚文学造诣。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杜甫才华横溢,作品充满深情厚意,是唐代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