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郴州市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撤地建市,开启了郴州快速发展的新篇章。三十年来,郴州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就,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城市建设规模空前扩大
撤地建市后,郴州市迅速启动了首轮《地级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到2015年,人口规模应达到6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60平方公里。然而,郴州的实际发展速度却远远超出了这一预期。到2010年,郴州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经达到了62平方公里,较撤地建市之初扩大了近三倍。这一扩张体现在面积上,更体现在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上。
目前正在实施的《2009年-2030年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指出,郴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建设用地将达到10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初,北湖区与苏仙区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83.32万人,正朝着这一目标稳步前进。
在道路交通方面,郴州大道、青年大道、郴永大道、郴资路等城东几十条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人民东路延伸段的开通,拉近了城东与主城区的距离,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在铁路交通方面,始建于1936年的郴州火车站见证了郴州的发展变迁。2019年,为了优化旅客的出行环境,郴州火车站进行了站房改扩建及外立面改造。改建后的站房建筑面积增至9000平方米,候车室面积增至4300平方米,候车座位增至2100个。
2009年,郴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的开通淡化了城市的边界,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利好。从2000年的经济总量250.27亿元,到2009年的821.5亿元,再到2019年的2410.9亿元,短短二十年间,郴州的经济总量翻了近十倍。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后,郴州的房地产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1995年到2003年,郴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由1.29亿元增长到16.68亿元,投资规模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商住小区,如2000年的涌泉小区和2002-2003年的明桂园、乐仙山庄、华宁花园等。到2015年,郴州市房地产完成投资已达206.4亿元,同比增长14.6%。2019年,长房、湖南建工、中梁、宁邦、雅居乐等知名房企纷纷入驻郴州,新动工房地产项目60个,同比分别增长28户和23个,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郴州市还注重城市绿地的建设和提升。北湖公园作为郴州市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郴州市还修建和翻新了西河沙滩公园、湿地公园等供本地居民休闲散步的公园。西河沙滩公园有湿地景观供周边居民游玩,还有一个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露天沙滩,可进行沙滩排球及沙滩足球等体育活动。南岭植物园位于郴州市的骆仙片区,管理面积约40公顷,植被丰富,花草簇拥,被誉为郴州的植物“博物馆”。
在文化设施方面,郴州市也加大了建设力度。四馆一厅(即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和群众艺术馆)、新田汉演艺中心等设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在教育医疗方面,金海学校、雅礼学校等知名学校的入驻以及医疗设施的完善,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撤地建市以来,郴州市还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文旅产业方面,郴州市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功吸引到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永兴县长鹿国际旅游度假区、郴州矿物宝石产业园、苏仙区望仙生态旅游小镇等一批文旅项目的落地实施,将推动郴州旅游业朝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增长
1995年撤地建市后,郴州市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增长。
在工业方面,自1995年郴州撤地建市以来,该市在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三十年间,郴州市以工业兴市为核心战略,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1995年撤地建市前夕,郴州市的工业增加值仅为60.3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仅为30.1%。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郴州市的工业经济总量与质量实现了大幅提升。
到2004年,全市工业生产完成增加值已达到138.3亿元,比1995年增长了2.29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3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全市涌现出年度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8家,纳税过500万元的企业622家。
进入21世纪,郴州市继续加大工业投入,推动产业升级。2008年,郴州市的工业增加值达到332.07亿元,年均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43户,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52户,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67家,其中产值10亿元的企业10家。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华润电力、郴电国际、东江金磊、柿竹园矿等标志性企业,以及永兴白银、金磊水泥、钻石钨、高斯贝尔电子等知名产品。
郴州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能源、有色金属、医药食品、机械化工、建材六大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郴州市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华录数码、高斯贝尔、冷杉空调、恒维电子等企业落户郴州,并拉动了相关配套企业的迅速发展。总投资达30亿元的华录数码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使郴州成为全省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能源产业:能源是郴州市的传统产业之一。郴州市电力装机总量已达218万千瓦。华润鲤电一期工程顺利投产,2004年上缴税金1.75亿元。总投资54亿元、装机120万千瓦的华润鲤电B厂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建设中。还与美国格莱斯顿能源集团公司合作,投资15亿元的煤气层开发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永兴、宜章、资兴等煤矸石发电厂等项目也在抓紧筹备中。
有色金属产业:郴州市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之美称,已探明的矿产有7类70多种,其中钨、铋、钼、石墨储量居全国之首。为了引导企业开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郴州市出台了多项优惠措施。钻石钨、柿竹园、金贵银业、西河铅业、黄沙坪铅锌矿等一大批优势企业涌现出来。永兴县通过收购废渣、废液、废料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2004年生产白银1820吨,黄金7吨,白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
医药食品产业:郴州市的医药食品工业也迅猛发展。项目总投资49亿元的金海岸生态农业科技园已开工建设。舜华鸭业、东江鱼业晋升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到2004年底,全市国有企业改革面扩大到82.7%,盘活存量资产34.4亿元,吸纳社会资本22.27亿元;市属企业改革面达74.1%,其中市属工业企业改革面达93%。郴电国际成功上市,上市融资3.8亿元。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郴州市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把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作为重要突破口来抓。2004年,全市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213.04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4%,是1994年的9.8倍。其中,工业增加值93.1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7.4%。拥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570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27户,纳税过千万元企业8户;民营企业从业人数达99.6万人。
2002年至2004年,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达277个,总投资440亿元。建设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科技工业园、市有色金属科技工业园、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等“一园三区”。
市有色金属科技工业园成为全国唯一定位为有色金属深加工的特色园区,形成了有色金属深加工、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群。2004年,全市各开发区共实现GDP23.8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39.7%。
2004年,全市启动各类技改项目428个,完成技改投资26.2亿元,同比增长51.1%。十年来,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15.3亿元,是“七五”、“八五”时期技改投资总和的3.9倍。
在农业方面,1995年,郴州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1.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则为43.5亿元。而到了2023年,郴州的农业总产值已跃升至588.97亿元,这一数字是1949年的11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5%。
在粮食生产领域,郴州市的粮食总产量同样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2023年,郴州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190.9万吨,这一数字是1949年的4.7倍,年均增长率为2.1%。与此同时,油料、水果、茶叶的产量也分别实现了大幅增长,具体为16.38万吨、109.88万吨、1.02万吨,它们分别是1949年的448.7倍、1096.6倍、146.1倍,年均增长率则分别为8.6%、9.9%、7.0%。
自1995年以来,郴州市积极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农机装备制造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农机制造企业。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在2012年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台轻型履带拖拉机,相较于传统轮式拖拉机,该机型的作业效率提高了20%~30%。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连续4年超过了66%。
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专注于粮食机械的研制,拥有多达170项国家专利。其大米加工成套设备荣获了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称号。此外,郴粮机还研发了立式双辊碾米机和立式双辊抛光机,这两款设备采用了“多机轻碾”技术,并因此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自1995年以来,郴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逐步形成了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农业产业体系。提出了“重农富民”的发展战略,并制定了“大十字城镇群”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这一时期,郴州市培育了有色金属、能源、电力、化工、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到2023年,郴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已调整为10.4:38.6:51.0,第二、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农业内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也得到了均衡发展。例如,2023年郴州的渔业总产量达到了11.87万吨,是1949年的97.6倍,年均增长率为6.4%;生猪出栏量也达到了625.14万头,年均增长率为4.7%。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自1995年以来,郴州市涌现出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如东江渔业、临武鸭业、裕湘面业等。这些企业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2017年底,郴州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23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42家。
郴州市还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临武鸭”已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其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郴州市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2017年,郴州市城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700多亿元,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300余台,并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2万余户。同时,还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以及村容村貌的整治。例如,“点亮郴州”行动已实现了全覆盖。
郴州市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业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等领域的合作。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和交易会等活动。郴粮机的产品已远销至欧洲、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服务业方面,1995年,服务业占比已达到37.5%,进入“九五”时期(1996-2000年),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不减,1999年和2000年的占比分别攀升至40.1%和39.8%,这一时期,服务业在郴州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进入“十五”时期(2001-2005年),服务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2年和2003年的占比分别为40.4%和40.7%,了“十一五”期初(2006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历史新高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