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幼儿传染病高发的时期,昼夜温差大,幼儿抵抗力较低,因此加强传染病防范意识尤为重要,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些秋季常见传染病和预防知识吧!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勤洗手。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对幼儿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4、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的同时也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防止进一步扩散。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等。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该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等密闭公共场所。
3、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表面发热。用手按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一般4~5天逐渐消退。同时会伴有发热、畏寒、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及接触物品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对患者用过的餐具、毛巾等煮沸消毒,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合理睡眠、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4、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及强光刺激,防止受凉,以免造成呼吸道感染。
3、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表现为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可伴有发热、恶心和腹痛。
预防措施
1、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饮水卫生。
2、早晚温差大,要注意及时穿衣保暖,避免应腹部着凉导致腹泻。
3、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秋季腹泻的有效手段之一,并注意观察幼儿在接种疫苗后的反应。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尤其在汛期时节,容易高发,交叉传染。病程一般为2-3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表现。传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主要症状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2、去公共场所配戴口罩,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玩耍。
3、彻底煮熟食物,避免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产和贝壳类食物,便可预防。
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堡垒!
撰稿人:张凝
初审:保健室
编审:满孜拉
终审:韩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