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亲文化助力家庭建设、家风建设和社会建设
——第六期馆陶民俗文化沙龙在县民政局会议室成功举办
2024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二日)上午,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馆陶县文联、县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孝亲文化”为主题的馆陶第六期民俗文化沙龙在民政局会议室成功举办,民政系统及来自各行各业的民俗沙龙成员二十余人参加了活动。
第六期民俗文化沙龙由京津冀地区职工文化专家、馆陶县总工会原党组书记、代主席、馆陶县民俗文化协会理事穆宪河策划、召集和主持,现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总体上体现了“四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民俗社情。首先,民政局副局长袁冠青致辞。她指出,希望能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喜爱民俗、传承民俗,这一期沙龙要围绕“孝亲文化”主题,弘扬优秀和传统文化,促进家庭建设、家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之后,社会组织科科长杜连云介绍了民政局的业务工作。近期以来,馆陶县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养老敬老、全面保障困难群体生活、志愿服务、慈善事业、提升婚姻登记质效、殡葬服务等方面,创新多,亮点多,成效好,其服务理念和实践受到社会上一致好评,经验做法多次被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养老工作得到省、市、县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二是突出孝亲文化。专题讲座环节,馆陶县民俗文化协会会长马月起从西方所谓“父亲节”“母亲节”是否适合中国的文化土壤这一问题开始讲起,从馆陶窗口的独特视角,结合魏徵、羊烈、卢钦、景孙、王鼎、查道、张恪等馆陶相关历史人物,结合馆陶县当前的现实,系统讲解中国传统孝亲文化的概念、来源、发展和主要内涵,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如何继承精华、摒弃糟粕。最后提出三个严肃命题:一是看现实,舶来的洋节不适合传统的中国,却为什么越来越适合现代的中国?二是看当前,家庭建设、家风建设、社会建设只是引进一两个洋节就能解决问题的吗?三是看未来,孝亲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是突出现实热点。交流发言环节,沙龙以小视频形式呈现了徐万仓村徐秀涛一家人悉心照顾长年瘫痪在床父亲的感人事迹,并由琉璃光孝养院负责人邢振芬介绍了养老敬老的典型事迹。邢振芬原是弘孝协会的志愿者,曾多次参加关爱孤寡老人扶贫救助活动,到徐村养老院、县民政服务中心为老人洗头洗脚、理发、修剪指甲、演节目。后创办孝养院专业做养老,不怕脏,不怕臭,不怕辛苦,耐心、细心做好痴呆、卧床病号、失能半失能重症老人的护理,把每个老人当成宝贝去爱和照顾,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得到了老人们的真心喜爱。
四是突出思想交流。协会副会长、著名小说家张俊领以民俗话文学,以文学话民俗,介绍了小小说《大坏的孝心》的创作体会。协会副会长、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徐建强注重道德实践,从信孝、知孝、行孝、传孝、弘孝五个方面,就孝亲理念如何更好地在当今社会现实中宣传、践行谈看法。协会理事、住建局原副书记、副局长殷振月创作和讲解民俗文化顺口溜《新时代孝道十顺歌》,并写成了多幅书法艺术作品。县政协文史委主任李新浩把理论政策的高度与弱势群体救助以及千家万户的家庭、家风联系起来,围绕弘扬新时代孝亲文化、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王荣、武汉交、陈书明、薛文玲、吴照坤、张庆需等人积极发言,分别围绕“六月六娘亲节”“开锁子”“二十四孝故事”“现代社会行孝道女人要多承担”等孝亲民俗话题,讲述故事,发表意见,其中不乏孝亲文化、家庭建设、家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深刻见解,闪耀着知识和智慧的光芒,令人深受启发。
活动现场,馆陶县京剧艺术名家佟占华在陈书明京胡伴奏下,演唱了京剧名段《钓金龟》,引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张庆需演唱的一首歌《下一次相遇》,引来了大家的喝彩。殷振月、尹子立、张秀文等老一代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李晨霖、焦文言、孙若琳、张若萱、穆少骏、穆少含等十岁左右少年儿童创作的书法、剪纸作品,既贴近“孝亲文化”主题,又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美感十足,文化味十足,艺术味十足,传承味十足,在现场显得十分惹眼。
沙龙结束,协会副会长张俊领作了总结讲话,并就参与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举办的七夕情侣节暨第十届“天河山杯·寻找今日织女星”系列活动进行安排,之后主持召开馆陶县民俗文化协会理事(扩大)会议,六位与会理事就进一步发挥理事作用、加强协会建设进行了讨论。
民俗文化沙龙合影
民俗文化协会理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