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工业大学小学“五项管理”落实要求

康海波
创建于2024-10-26
阅读 2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业管理篇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作业管理。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教师对布置的作业100%批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学校举措

       1.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各年级、学科、班级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书面作业,鼓励老师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类型。

       2.禁止教师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布置家庭作业。

       3.要求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学校定期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工作考评。

       4.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尽量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家庭教育建议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时间管理,培养孩子按时、独立完成和检查作业的习惯.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家长可予以提示,让孩子充分思考,在有难题需要请教老师时,请及时和老师联系。当孩子因故未完成作业时,可说明情况,终止作业,保证孩子按时就寝。

       2.不随意给孩子加作业。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额外增加作业,报大量的辅导班,加重孩子学习负担,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自主的空间,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发展孩子的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议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尽量为孩子提供适合学习的安静空间。

       4.培养学生做作业的自觉性。注意引导孩子养成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给孩子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每天回家先完成家庭作业的良好习惯。

睡眠管理篇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充足良好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小学生睡眠时长达到10个小时才能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建议每晚21:20以前入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文件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建议上午到校时间不早于7:50,上课时间不早于8:20,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睡眠健康,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睡眠环境。

学校举措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定期对学生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2.各科任老师合理、科学地统筹每天作业总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家庭教育建议

       1.保证孩子按时就寝。帮助孩子养成准时上床、按时入睡的习惯。不给孩子安排过多的校外培训和作业,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

       2.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在孩子入寝时,保证家庭氛围的安静,控制室内的亮度和温度,睡前一个小时就开始为睡眠做准备,不能再进行非常兴奋的游戏,以亲子故事、轻音乐等助眠。

       3.固定的睡眠时间。固定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孩子养成准时上床,按时入睡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固定作息,有利于孩子入睡。建议家长督促学生合理规划作业时间,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就寝时间前完成的,可以停止做作业,由家长向任课教师说明情况,确保孩子睡眠时间。

       4.父母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行和习惯都会影响孩子,想让孩子按时睡觉,父母也要做到按时睡觉。

       5.舒适的内衣、合适的床品。要给孩子选择舒适的内衣,选择用排汗、透气材料制成的床品。

手机管理篇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举措

       1.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2.学校原则上不建议学生带手机到校,学校的公用电话、老师手机可随时提供给学生使用,解决学生和家长的通话需求。

       3.对于申请带入校园的手机,学校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4.教师不用手机布置作业,不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家庭教育建议

       1.加强监督管理。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要承担起监管责任,希望广大家长行动起来,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情况。同时加强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

       2.强化沟通引导。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上,应以教育引导为主,“疏堵”结合。多陪伴孩子,积极培养孩子其他健康的兴趣爱好,防止在手机管理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3.形成榜样引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榜样。

       4.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提升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可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节假日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或参加公益活动。

       5.履行教育职责。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指导孩子合理作息,引导孩子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行为。

读物管理篇

       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要求,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含数字出版产品),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学校举措

       1.学校设立班级图书角、学校书吧、阅览室,优化校园阅读环境。

       2.学校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的读物进行严格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3.学校每学年开展“阅读节”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评选“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为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会通过设立图书漂流、读书分享、朗读亭、红领巾广播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家庭教育建议

       1.建议家长营造家庭读书氛围,设立亲子阅读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分享读书成果,保证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为孩子终身爱读书打下基础。

       2.建议家长在课余时间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为孩子购买适合阅读的书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保证读正版图书。不阅读盗版图书,避免因质量等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建议家长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各项读书活动,养成阅读好习惯,提高阅读的质量。

      5.鼓励广泛阅读。鼓励学生读各级各类书籍,心怀天下,孩子的未来道路就会越宽。

体质管理篇

       无体育,不教育。《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2024年版)的通知》文件规定,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每天1课时,优先统筹使用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不足的在学校两周机动时间及课后服务时间安排。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学校举措

       1.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天保证学生不低于一小时的集中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保证上午课间操+眼保健操、下午阳光体育活动+眼保健操。

       2.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同时,学校开设乒乓球、篮球、足球等体育类社团及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和健全人格等。

        3.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检测,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

家庭教育建议

       1.引导、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适合孩子自己身体和年龄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保证每天在家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同时要告知孩子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既要克服困难,更要量力而行,锻炼与训练时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2.建议家长保证书房灯光、桌椅高度符合读写和身高要求,指导孩子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读写姿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预防近视。

       3.关注孩子动态的身体状况。有既往病史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的,家长要及时向班主任老师说明情况,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发现孩子疾病要及时诊治,并及时报告学校。如有既往病史或现在身体有病的,父母要向子女说明是否能够参加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确保孩子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避免营养过剩造成孩子肥胖,给孩子的未来健康埋下隐患。

       尊敬的家长朋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您是“五项管理”实施的重要参与者、配合方、见证人、监督人。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阳光的心态、强健的体魄。

阅读 2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