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大同市平城区恒德学校五、六年级观《志愿军· 存亡之战》活动纪实

平城区恒德学校《恒德月刊》
创建于2024-10-26
阅读 32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峥嵘岁月,永不褪色;

热血山河,赤诚赞歌!

活动概述

       为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责任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影片中去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024年10月21日上午,大同市平城区恒德学校小学部五、六年级组织学生们一起观看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志愿军 · 存亡之战》。

影片简介

       影片《志愿军:存亡之战》重点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这是一场激战12昼夜的存亡之战。为掩护数十万志愿军转移和休整,第63军临危受命,2.5万名将士将自己狠狠地“钉”在阵地上,以血肉之躯抵挡住敌军步坦炮协同的数次冲锋,企图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消灭志愿军主力的阴谋,为稳定朝鲜战场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中,李想、李默尹、李晓一家三口的团聚是整部电影重要的情感支点,这个小家庭的团圆和分离,也是所有志愿军战士对家与国深切眷恋的缩影。

观影留念

00:11
00:18
00:21

观影有感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

奋进足音响彻大地

七十五载春秋日月

中国故事精彩纷呈

抗美将士不枉此征

四海学子不忘信仰

人民英雄负重前行

恒德少年只争今朝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观《志愿军·存亡之战》有感

    五(1)班 杨骞

     “每个人要像钉子一样,狠狠钉在自己的阵地上。”这句台词生动地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观看完整部电影后,内心深受触动。目睹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倒下,心中不禁悲痛。他们中许多人,家中的亲人还在期盼着他们的归来,然而他们却永远无法回到亲人的怀抱。

      “军长,我们回不去了,一营已经倒下,你们继续前进。”这是李想的遗言,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李想同志的悲壮与英勇,也是对战士们牺牲的深刻描绘。

      看到这些,我泪流满面,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鲜活的生命换来的,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在仔细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情感的线索——一块糖和一把钥匙,它们是李想一家情感的寄托,也是对家的共同牵挂。这些情感在电影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也体现了无论身处何方,李家人都渴望团聚的心情。

     “铁原一定要守住!”这是在美军即将占领铁原时发出的呐喊。在那句话中,战士们不顾身上的伤痛和疲惫,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这展现了战士们无比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回想起那些感人至深的情节,想到那些勇敢战士们的牺牲,我们更应该铭记他们的痛苦,奋发图强,培养更多的人才,以告慰英灵!

    (指导教师:李媛)

以风雨沧桑·筑中华繁盛

——观《志愿军·存亡之战》有感

五(2)班 张淇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时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到近现代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无论何时,每当国家面临危难,总有烈士们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捍卫我们的祖国。

       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后,那硝烟弥漫的场景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中。铁原阻击战,是一场决定志愿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物资匮乏的志愿军并未退缩,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铁长城”,保卫着身后的祖国。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正是志愿军战士们无畏的牺牲,才换来了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影片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含义。让我们向英雄致敬,永远铭记他们的伟大功绩!

(指导教师:徐恩娇)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五(3)班  穆迦恩

     1950年,朝鲜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他们拥有坦克和飞机,而我军最强大的火炮也不过是几支“巴祖卡”。

      在这样的逆境中,我军并未感到畏惧,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战胜敌人,靠的不是先进的装备,而是坚定的意志。

      那些年轻的战士们,有的甚至不到19岁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唯一的信念是:“人在,阵地就在”!他们珍惜每一颗子弹,子弹用尽后,就用刺刀与敌人搏斗;刺刀折断了,就用战场上的石头继续战斗,直至消灭最后一个敌人。

      1953年,联合国计划撤军,试图结束这场战争。最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发生了——中国取得了胜利!他们创造了第二个奇迹。

      尽管在朝鲜战场上被称为“志愿军”,但中国军人的忠诚未变——“保家卫国”!

      中国军人是最可爱的!

(指导教师:李红霞)

《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

五(4)班 孙旭

      今日,老师带领我们前往恒大影城观赏了红色革命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影片中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原阻击战”,1951年,铁原阻击战正式爆发,面对数量上几乎两倍于己的美军及其先进武器,志愿军在彭德怀将军的命令下,誓死守卫阵地。尽管装备简陋,志愿军战士们没有丝毫畏惧,他们用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队伍中既有年轻的面孔,也有年长的战士,他们面对敌人,坚守阵地,用行动诠释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

      在189师中,战士孙醒在关键时刻炸毁了敌军的三辆坦克。而李想战士的形象更是让我难以忘怀,他在最后关头对军长说出了“我们回不去了,你们继续前进”,随后在敌人逼近时引爆了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同样令人敬佩的是曹川水库的年轻战士杨传玉,在电动闸开关被摧毁,手动闸门室的木门被美军狙击手击毁的情况下,杨传玉背起木门,以自己的身躯为战友争取宝贵时间,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英雄们的伟大精神令人敬仰,他们在战场上的坚持和牺牲,值得我们每个人向他们致敬。从今往后,我将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正如梁启超所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因此,我将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初心。最后,我为志愿军战士们献上一首诗:

      山河已无恙,壮志谱华章。

      深情赞先烈,光影致英雄。

(指导教师:刘雅欣)

《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

五(5)班 贾越涵

      观看完《志愿军·存云之战》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那一个个英勇的身影,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我的心间。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故事令人动容。他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毅然投身到战斗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毫不退缩,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战歌。有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还有默默无闻的后勤员,他们为了保护铁原,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这场存亡之战中,无数志愿军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换来了祖国的和平,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畏艰难,勇于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让我们以志愿军战士们为榜样,铭记英雄壮举,传承伟大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奋力前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英雄致敬,让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指导教师:杨晓)

热血奋战,用星星之火燎原。

—— 观《志愿军》有感

五(6)班 张雅訫

      “嘟一嘟……”熄灯号的响起,激起了我军的悲愤之情,敌人再次发起进攻,然而……我军又遭受了伤亡。

      1951年,联合军决意占领铁原,李想率领的一营奉命抵抗,他们的人数不及敌军的一半,在敌军看来,这无疑是自取灭亡的无谓之举。

      影片《志愿军·生死存亡》让这段历史重现眼前,但无法再现的是敌人的丑陋嘴脸。

      当吴本正询问关于枪支的问题时,令人寒心的是,战士们因担心远距离射击无法命中敌人而选择抵近射击,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不愿浪费每一颗子弹,这让我感到心痛。

      美军曾嘲笑我们的装备,当我们的战士使用步枪或刺刀时,他们驾驶坦克,使用狙击枪。天空中是他们的战斗机,而我军在人数、粮食和弹药都匮乏的情况下,没有选择退缩,反而愈战愈勇。这就是我们最强大的子弹——团结和无畏的牺牲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影片展现了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松骨峰战役。当时,由孙醒带领的三排二连在一座小山丘上与敌人激战,当子弹耗尽,战士们不得不点燃自己身上的火苗,与敌人同归于尽。

      观看完电影,步出大门,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这或许就是他们所说的“好日子”吧!

(指导教师:王凯华)

坚不可摧的木门

五(7)班 李泓喆

      在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为了阻止敌人,志愿军战士们奋力拧开水闸,但美军狙击手的阻击使他们陷入了困境。在这关键时刻,杨传玉挺身而出,用木门作为盾牌,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了狙击手的子弹,为队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杨传玉的精神令人敬佩,即使深知死亡的恐惧,他仍选择在危急时刻保护战友。因为他明白,自己身后是无数人的家园,绝不能让敌人侵犯。他用平凡的身躯,挡住了连钢铁都可能被穿透的子弹。子弹可以穿透他的肉体,却无法穿透他的中国魂。他虽然害怕死亡,但更害怕的是敌人侵犯他深爱的国土。

(指导教师:赵婕)


《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

五(8)班 赵星辰

       这部剧以抗美援朝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为了保卫至关重要的后勤保障城市——铁原城,派遣187和189两个师牵制美军,为188师争取时间修筑防御工事,以准备对美军发起反击。

       随着战争的爆发,188师指导员李想指挥的部队让美军遭受了沉重打击,先前在战争专家吴本正指导下建造的战壕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上级指示,只要打开不远处的曹川水库闸门,就可以引水至阵地,困住美军。随后,水库争夺战展开,最终我军成功占领了水库并打开了闸门,困住了美军,取得了胜利。

       然而,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188师全体牺牲,李默尹一家三口除李晓外全部牺牲。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受志愿军保家卫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我渴望像他们一样,长大后报效祖国。在学习上,我也要加倍努力,将来用我的知识为祖国贡献力量!

(指导教师:杨艳艳)

《志愿军》电影观后感

五(9)班 魏梓桐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既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志愿军》。影片的开始便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

       随着影片的推进,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和战士们坚定的脚步声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我目睹了李晓坚毅的眼神,听到了那句有力的“go home!”我的内心立刻肃然起敬。当看到李想为了保卫一营,不惜按下爆炸器与敌人同归于尽时,我的眼泪如奔涌的黄河般夺眶而出。即便回到班级,我的心情依旧沉重。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是李晓和李想的父亲。李默尹既是一位英勇的战士,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明白当前的家园不再安全,于是将李晓送往一个安全且有文化的人家。尽管知道母亲去世对孩子们打击巨大,他选择暂时隐瞒这一消息。但在意识到这场战争凶多吉少时,为了释放心中的结,他还是决定告诉孩子们真相。在彭老总给他糖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们。他深知自己的牺牲会让孩子们悲伤,于是请求战友不要告诉孩子们,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不仅如此,他们的父亲很伟大,整个志愿军部队也是如此。在夺回一营的战斗中,战士们有的担水灭火,有的投掷手榴弹,有的进行射击,还有的医护人员在抢救伤员……他们就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看着电影中的残酷画面,我不禁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正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和平之路。当年美国人认为我们仅凭简陋的装备无法战胜他们,但我们却做到了。正如影片中所说:“所有人都不看好我们,可偏偏我们最争气!”

       电影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祖国感到无比骄傲!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和平,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捍卫这个盛世中华!

(指导教师:王琪琪)

《好日子的味道》

六(34)班 苏立悦

      在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李晓怀揣着重返部队的渴望。临别之际,他在递给哥哥李想的水壶上别上了一朵小花。李想珍重地将这朵小花夹入了笔记本。在战前动员会上,作为一营指导员的李想,他拿出妹妹李晓赠予的那朵小红花,那朵花已被压得扁平,失去了水分,但在光的映照下,它宛如一轮小太阳,散发出温暖柔和的光芒……一营的战士们在阵地上围成一圈,小花在战士们手中传递,一个接一个地传递下去。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花举到鼻前,深深吸气,感叹道:“真香啊,这就是好日子的味道。”李想回应:“是的,未来我们都会有好日子。”然而,他话音刚落,敌人的炮火再次响起,影片进入最为激烈的战役,而一营的战士们,几乎都倒在了铁原的战场上。

       在这部影片中,这朵小花象征着李晓对哥哥李想的深情厚谊,它不仅代表着好日子的芬芳,也承载着李晓对李想平安归来的殷切期盼。

(指导教师:张瑾)

《志愿军》观后感

六(35)班 赵腾威

      今日,我们观赏了《志愿军》系列的第二部:存亡之战。影片集中展现了铁原阻击战,这一战役在战略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影片主要叙述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在经历了前四次战役的洗礼后,我军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依然坚守了13天,成功抵御了美军的猛烈攻势。他们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斗志,彰显了中国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粉碎了敌人占领铁原、破坏我军后方和交通线的计划。

      影片中充满了令人动容的细节和情节,其中最触动我的是李默尹、李想、李晓三人之间关于家国情怀的描绘。李默尹既是指挥官也是父亲,他以指挥官的身份站在前线,毫不退缩地与敌人抗争;同时,作为父亲,他让李想带着李晓撤退到安全的后方。这些情节让人在残酷的战争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情。影片从家庭的温暖转向战争的残酷,展现了中美武器的对比,尽管中国的装备简陋,但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对比,不也是旧中国与日益强大的新中国之间的鲜明对比吗?如今的祖国已非昔日可比。

      影片中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例如,李默尹他们在战斗中失散后,首先努力集结队伍,然后带上伤员,并尽可能地帮助部队。而美军则只顾自己逃命。影片开头设置了三个伏笔,第一个是七星瓢虫,它的七星和红色背景象征着国旗,代表着中国革命的不朽精神和牺牲精神,这在李想按下炸弹时出现。

      李晓送给李想的红花,李想在最后一战中取出,虽然已经干枯,但香味犹存,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闻着,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李想的名字与“理想”谐音,令人不禁感动。最后一个伏笔是糖纸上的“明天”二字,闻着糖的香气,人们不禁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三个伏笔串联起来,我想,它们或许象征着中国的明天,就是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以上便是我观看《志愿军》后的感想。

(指导教师:马丽丽)

《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

六年级(36)班 曹智贤

      当我走进影厅,看着电影开始播放,我心情也随之变得激动。

      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美军调动大量装甲部队,利用其机动性及先进的武器装备对我军后方防御阵地、指挥部进行猛烈地攻击,2.5万名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无比坚定的信仰,顽强过人意志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出现,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作真正的英雄什么叫作铁骨铮铮!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由朱一龙饰演李想在平时与战友的相处和谐,但他在讲话时铿锵有力,透露着必胜的决心和坚定不屈的崇高品质,而在平时对待妹妹李晓时是温柔体贴,柔情似水。女战士李晓也在每一次出现都将惊艳他人,创造新纪元!

      回首,我们的祖国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多么不容易,昔日战场上的拼杀是我们最不愿意再次发生的事,但不愿发生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忘记,即使我们条件不再艰苦,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可我们应该铭记,是谁为我们创造的,他们不单是志愿军战士,还有无数仁人志士为我们负重前行!

      未来,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干回报祖国,以奋斗感恩先辈!

      正是有志愿军战士在前线的抵抗,人民才得以正常生活,这部影片致敬了最可爱的人,他们永远受人敬仰……

(指导教师:杨晨曦)

观《志愿军·存亡之战》有感

六(37)班 郭昱森

      《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电影深刻地描绘了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人民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对重重困难,英勇奋战的壮烈历史。在中朝联合司令部的英明指挥下,第63军临危受命,25万名英勇的将士在铁原地区与近5万名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殊死搏斗。

      在这部影片中,我特别敬佩吴本正这位专家。他不惧个人安危,全身心投入改进战士们的战斗装备和研发重型武器的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敌人的装备,他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亲自登上敌人的坦克进行细致的研究。吴本正这种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位值得我们深深敬仰的英雄。

      观看这部电影,我感到非常震撼。它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亲历了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目睹了无数战士在战火中英勇牺牲的感人场面。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铭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也让我们记住了那些在战争中英勇无畏的英雄们。它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多少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受感动和启发。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英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教师:毛志敏)

《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    

六(38)班 葛思颉   

        在当今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为何学校仍要求我们回顾那些曾经家园被毁、流离失所的战争岁月呢?   

       1949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正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却未察觉到危机正悄然逼近。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支持南朝鲜,全面进攻北朝鲜,战火蔓延至我国东北边境。毛主席意识到危险,发出号召:“我们新中国的椅子还没坐热,美国就打到了我们的东北边境,我们怎能忍受!”因此,我们决定援助朝鲜。在这一号召下,无数志愿军从四面八方奔赴战场,从鸭绿江挺进朝鲜,接下来便是连绵不断的战斗。            影片《志愿军》第一部中,最激烈的战斗是松骨峰战役。而我们所观看的第二部,则聚焦于铁原阻击战,这是一场极为悲壮的战役,63军有25万人参战,最终仅700余人幸存。  

       阻击铁原的目的是为了阻止“联合国军”的进攻,粉碎美军的企图。影片开始时,主角李想回到家中,与失散多年的妹妹重逢,但不久后,他和父亲便奔赴战场,妹妹也随后加入朝鲜战场。在前往63军军营的路上,李想结识了小战士杨三弟和患有战争失忆症的孙醒。   

      影片中强调了必须坚守铁原,一旦失守,就只能退守鸭绿江。美军总指挥亲自抵达战场,走进一间小屋,看到屋内的物品后不屑一顾,认为中国人不可能用这些简陋的武器打败他们。确实,美军装备精良,拥有坦克等先进武器,而我方显然处于劣势。但志愿军战士们拥有坚定的意志,这正是我们取胜的关键。   

       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尽管我方多次失利,最终还是退守到二营,但最终还是坚守了一段时间。战后,指导员召开会议,介绍了新发明的武器,提到以前手榴弹投掷不准的问题已经解决。一位战士好奇地询问,如何克服这一难题,指导员回答说:“抵进投掷。”战士问:“投掷多远?”“10米。”“手榴弹的有效范围是20米,你怎么想到10米的?”“因为我的班长就是这么投掷牺牲的。”全场顿时陷入沉默。在随后的战斗中,这位小战士为了阻止敌方坦克的进攻,采取了抵进投掷的方式牺牲了,指导员也被深深震撼,他和班长的牺牲方式如出一辙,都是为了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   

        最终,铁原被志愿军坚守了整整12天。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通过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不应忘记过去的战争岁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指导教师:刘馨菠)

观《志愿军·存亡之战》有感

六(39班)班 葛舒锦

      在2024年的一个清晨,我满怀着敬意与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志愿军》。这部影片将我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英雄辈出的年代。

      影片伊始,那震撼人心的画面和激昂的音乐立刻揪住了我的心弦。我目睹了志愿军战士们雄壮地跨过鸭绿江,他们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无畏的光芒。在朝鲜的战场上,他们面对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和严酷的环境,却从未有过一丝退缩。

      电影中,一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战斗中勇敢地冲锋在前,即便受伤也坚持战斗。他高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不怕牺牲!”深深触动了我。他们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领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电影落幕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为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志愿军战士为榜样,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懈地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指导教师:寇雪琪)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观《志愿军·存亡之战》有感

六(40)班 贾清宇

      在夺取曹川水库的激烈战斗中,电控阀门被毁,我军不得不徒手打开阀门。在这一过程中,美军狙击手不断狙杀我方士兵。正当我们陷入困境,任务即将失败之际,战士杨传玉挺身而出,背起木门,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门缝,掩护其他战士成功打开了阀门,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部影片中,除了杨传玉,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和事迹。例如,李默尹一家的故事,李想和李晓两兄妹自幼被战乱分离,直到解放上海才得以重聚。不久后,李想和李默尹相继奔赴朝鲜战场,而妹妹李晓也因忍受不了孤独,报名参军。在战场上,李晓与家人意外重逢,大家相拥而泣。临别时,李默尹将一颗珍贵的糖扔给了李想,随后各自奔赴战场。

      李想所在的188师1营奉命坚守原防线,狙击敌人,为打开曹川水库争取宝贵时间。战斗异常惨烈。原本满编的1营,在连续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后,仅剩三人仍在坚守阵地。他们将剩余物资堆砌在一起,顽强抵抗。最终,只剩下李想一人,他趁美军未爬上阵地之前,将引爆器与炸药连接,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他无力地靠在壕沟里。当美军接近时,他拿出那张糖纸,轻轻舔了舔,用它包裹住妹妹送给他的小花,放在水沟中,随后引爆了所有物资,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所想的或许仍是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应忘记国耻,应振兴中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指导教师:宋渊超)

04:40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观影总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志愿军》重述抗美援朝历史,有着鲜明深刻的启示意义,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精神财富。《志愿军》不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段历史,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他们的热血征程,是中国梦的万里晴空。 

      走进电影院,看铁血军魂,光荣历史,一帧一幕传风骨;走出电影院,观军强国安,泱泱华夏,一撇一捺是脊梁!愿你我努力而向上,不负时光不负己心,不负英雄不负祖国,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不息!

让我们记住英雄,

记住他们浴血奋战争夺的每一寸土地。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文本:五、六年级学生

摄影:五、六年级教师

编辑:   侯丽娜

审核:毛志敏

阅读 32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