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收获在秋天,有一种相聚叫国培。2024年10月27日,我们迎来了国培的第8天,秋风吹落了树叶,唤起了秋天的美丽,伴随着秋日暖洋洋的阳光,我们怀揣着以教育人的梦想,来自各旗县的优秀语文老师相聚在美丽的乌兰察布集宁师范学院,开启了今日的“国培之旅”。
参观集宁师范学院泉山校区
上午,在班主任韩丽国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入集宁师范学院泉山校区,走进这里仿佛进入了一座知识与美景交织的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教楼,它宛如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静静地矗立在校园的中心。庄重的外观彰显着它的重要地位,楼体的线条简洁而大气。 在不远处的逸夫楼也吸引着目光。这座建筑融合了现代感与学术氛围,它是学校与热心教育人士爱心相连的见证。 而校园中的泉山湖,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湖水在微风下泛起层层涟漪,清澈见底,能看到高傲的白鹅在水中自在地游弋。湖边垂柳依依,还有蜿蜒的小径和古朴的长椅。这里是校园中最惬意的角落,无论是清晨的晨读,还是傍晚的漫步,都能感受到大自然与校园文化的完美融合。集宁师范学院泉山校区,每一处建筑、每一片风景都承载着教育的使命和青春的活力,让人留恋。
参观集宁师范学院泉山校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踏入集宁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仿佛开启了一场文化与思想交织的奇妙之旅。从学院的历史沿革来看,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中文系,作为学校最早的系部之一,历经岁月洗礼,在2017年成为文学院,直至2021年定名为现在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承载着无数师生的努力与付出。
学院的专业设置很有特色。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两个专业,各有千秋。汉语言文学专业宛如一座古老而神秘的文学殿堂,长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语文教育教学人才。新闻学专业则像是一座连接世界的桥梁,为新闻传播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能力强、素养高的新鲜血液。教学科研平台也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宁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就像是一艘文化巨轮,在教育的海洋里破浪前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这里承载着知识、梦想和希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参观集宁师范学院白海校区校史馆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集宁师范学院白海校区校史馆,这里就像翻开了一部学校发展的宏伟史书。
校史馆于2017年6月始建,位于白海校区图书馆内,占地面积870平米。一进入序厅,《集宁师范学院赋》便映入眼帘,学校历史沿革形象墙气势恢宏,瞬间将我带入学校的历史长河中,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沿着岁月长廊厅前行,这里就像是学校历史的浓缩画卷,生动地展现了学校近60年的办学之路。每一步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校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学校概况及历史沿革厅被划分为8个单元,这是整个校史馆的核心部分。这些展示让我清晰地看到学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就像亲眼目睹一位智者在历史风云中不断成长和蜕变。
专题展示厅更是内容丰富。党建引领区彰显了学校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引领作用;民族教育区展现了学校在民族教育方面的特色和成就;教研成果区、学校成果区满满的都是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丰硕成果,让人不禁为学校的发展而自豪。教授风采区、校友风采区、历任领导区则让我看到了那些为学校发展付出心血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贡献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还有领导关怀区,体现出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杰出校友区的展示,让我看到从这里走出的优秀人才在各个领域闪闪发光,为母校增光添彩。而未来厅则充满了希望,展示了学校对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仿佛能看到学校朝着更高目标前行的坚定步伐。
整个校史馆,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激励师生奋进的精神家园。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人深深为之着迷。
参观集宁战役馆
下午我们来到了集宁战役纪念馆,集宁战役纪念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乌兰察布老虎山生态公园内。纪念馆的建成,对于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爱国精神、教育激励后人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1946年01月到1948年09月,集宁爆发了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和解放集宁战役三次较大规模战役,历史上把这三次战役统称为集宁战役。集宁战役重创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有力支援了辽沈战役决战,解放了集宁和绥东地区,不仅在内蒙古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也在中国革命战争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集宁战役的胜利,捍卫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许多革命前辈和人民群众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铭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丰碑上。
国培集中理论培训时间虽然已经结束,但更期待后面的实践之旅。国培促成长,进步在路上,我们将会继续饱含热情,为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王欢
图片:邢蕾蕾 王欢
编辑:王欢
审核:纪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