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希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雲游:

十八、正宗规范的过桥米线

创建于10-26 阅读818

2024.8.7     篦虱→碧色     过桥米线

离开小火车,我们的旅游车就在山间公路飞驰,导游说预定的正宗过桥米线是下午一点在碧石寨景区吃,迟到汤就凉了。

趁着大家还没睡着,导游赶快介绍碧色寨车站的重要性和碧色寨寨名的来由。重要性我先不说,当时也没记住多少。但寨名之由听的我一阵恶寒!

碧色寨,原名篦虱寨。据说当年过路马帮常见这只有十几户人家人口不过百的小寨子里的妇人,坐在门口晒太阳梳头。马帮的男人自是免不了上前搭讪,却见梳头用了梳齿极密的篦梳,一篦刮过,虱虮纷纷滾出!随着马帮流动传颂,篦虱寨之名便远扬四方。原寨名反而被人遗忘。

滇越铁路在此建站时,这地名实在太恶毒太难听。遂按谐音改作碧色寨。大雅!

大约十点四十五上车出发,十二点三十到碧色寨停车场。没导游说的要走三小时。不过从停车场走到饭馆的路也不短。下了我们的旅游车还要换乘景区交通车!

不过因为已进景区,这一段路沿途的路石草木都收拾的干净有序。

这栋房子很气派!我还想这起码该是个晚清书院吧?走近一看:碧山小学,再走近:碧色寨滇越铁路小镇研学基地。

走进饭馆四合院,导游正在和饭馆核实定单。

说是四合院,实际就合了北侧东侧,餐厅不够,建了遮阳棚和帐蓬补充。

院中挖池造景养花鲤,挡次就高了。

伙伴们都奔去洗手间,我一个人被带到预定好的餐桌旁。也见到了正宗、规范的过桥米线的排场。首先是费地方,费桌子!至少可容六人的桌子只能坐三个人。

导游介绍:过桥米线本就发源于云南蒙自,碧色寨,就归蒙自管辖。到蒙自品尝过桥米线,没毛病!每位食客先上一大盘十二色配菜!这排场!我真第一次见!其他地方都是一大碗或一沙锅端上,配菜都下了锅里。这倒是仪式感满满,不由你不信它是正宗!

等人来齐了,给每个人再上一沙锅鸡汤,一碗鸡肉和油炸豆腐和超长的筷子和勺子,再加一碗煮软的粗米粉。还叮嘱:小心烫嘴烫手!

读艾芜的南行记和描述云南风情的小说游记,都说过桥米线的沙锅表面平静不冒蒸汽,是表面一层鸡油压住蒸汽,实则高温!今天也看着风平浪静,提醒自己:小心!

服务员喊着:先下肉蛋油,再下米粉,再下蔬菜。大家战战兢兢地按这程序操作,一丝不苟!我嘴馋,拿长勺弄点汤尝尝。很小心舔舔:不烫!充其量算热汤。鲜么……还算鲜,我吃饭历来口味重。估计是早就备好了汤在等我们。不过都下午一点了,吃!

服务员又端来好多碗米粉,还专门放在男食客旁边:米粉不够可以加!果然一碗米粉进了沙锅不够看,也不够吃。我又加了一碗,同时又加了辣椒。

吃着吃着,想起不是加了两个蛋?找不到!因为汤的温度根本不足以让蛋凝固成形。

吃完了才发现,我刚才坐的遮阳棚旁边有这么漂亮的房子。纯木构,就一间。虽被乱塗颜料,但基本结构完整,斗栱整齐有序,门窗比例可称优雅。里面仅容一桌三个食客。

这张照片相对完整,鸡肉、菇菌,煎豆腐补上了。

忙着吃,忘了拍那沙锅和米粉。

阅读 818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