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读做桥梁 搭建师生美好的阅读生活”——六间房小学二年级开展“师生共读,读整本书”活动介绍。
师生共读,书香致远。朱永新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阅读应该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为积极推进新教育活动,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提升我班学生的阅读素养,我班开展了师生同诵经典“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力争通过引读、共读,把我带的班打造成“教室有书香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书香班级。
师生共读内容:
自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拼音认读和识字能力后,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 和《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的都是经典的、儿童化的书目。我们一般从三个角度为学生进行选择:
1.教科书在“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书。
一年级主要是“和大人一起读”的童谣和儿歌;二年级阅读童话。
2.教科书里节选的那些书。
3.课后“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栏目提到的书。
我班依据以上标准,一年里我们共读过以下书目:
一年级下学期共读书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三字经》《声律启蒙》《宝葫芦的秘密》绘本《七只瞎老鼠》数学绘本《分针大冒险》。
二年级上学期共读书目:《小鲤鱼跳龙门》《小巴掌童话》绘本《爷爷有办法》《我妈妈》。
师生共读程序:
第一步:教师上好每一节共读书目启动课。让“阅读有氛围,共读有仪式”。
第二步:师生日常阅读活动流程
日日做:学生开启阅读模式后,要求每晚至少有半小时阅读时间,大声朗读,遇到生字查字典或请教家长认读并注音,阅读结束请家长填写每日《阅读存折》;每日晨读20分钟,前10分钟小组进行读书打卡、交流活动,小组长负责阅读存折反馈和成员读书质量监测。后10分钟小组轮流展示朗读,评选最佳朗读者、进步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是师生共读活动目的之一。)
周周做:每周三下午的经典诵读课,我们进行全班展示朗读,在阅读过的故事中选择篇目供各小组抽签朗读,朗读完毕后以多种形式的进行师生读书交流和评价活动。经过综合测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和全班最佳朗读者。活动过后有小组加分和个人得星奖励。(习惯成自然,培养坚持做事的意志是师生共读活动目的之二。)
月月做:每月底进行语文学科综合水平能力评价活动中进行一次诵读比赛。或读或背或讲或演,形式多样,全体同学参与,提前一周通知学生比赛内容,活动过后及时颁发奖状和奖品。(体验成功的喜悦,调整改进的方向,确立前行的目标是师生共读活动目的之三。)
下面是我们结合课本第六单元伟人故事开展的“讲名人故事,做励志少年”讲故事活动比赛情景,四年级魏子淳同学做为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为我们激情讲解少年英雄刘胡兰的感人事迹。
第三步:学期末读书活动评选
提交写话本、读书笔记等过程性资料,评选出优秀共读小组、优秀学生,颁发奖状。
自读过程中学生需做到两件事。
1.大花脸:不动笔墨不读书。用不同颜色记号笔,圈点批注,让读书留下痕迹,留下思考,留下深度。(中高年级)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喜欢的词语、句子画上自己喜欢的线条。(低年级)
2.鱼骨图: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读书不思考,读后记不牢。教师教学生用鱼骨图(思维导图),在每章节后,画出情节图、人物关系图等,越读越有滋味。(中高年级)
上好导读“三课”
1.启动课。
整本书“启动”课,教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语言、最简的方式,烘托阅读气氛、激发阅读兴趣。
“启动”课的“启”大致包括:
(1)用心创作并演讲一段导语;
(2)绘声绘色讲一个故事(既可以是书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是自己或名人阅读此书的经历);
(3)精心设计的一串问题;
(4)制造一个悬念。
比如,“启动”一年级学生阅读《宝葫芦的秘密》时,我设计过这样的导语:“葫芦很多同学都见过,同学家的院子里就有。可你们见过宝葫芦吗?知道什么是宝葫芦吗?你在别的故事中听说过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吗?你想有一个宝葫芦吗? 有一个小学生王葆,一天,他意外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会发生哪些事情呢?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如果你想快点知道答案,就翻开《宝葫芦的秘密》一探究竟吧!”
在引领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师生共读时,往往以最动人的情节吸引大家对注意力和关注度,学生阅读欲望的激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跟进课。
整本书阅读就像跑马拉松,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加油助威;又像丛林探险,需要不断改进方案、不断调整方向。这便是整本书阅读的“跟进”课了——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读长篇名著。下面我想聊聊教五年级带着学生共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时进行的阅读跟进课方式及收效。
“跟进”课有以下基本样式:
(1)讲授(温习)新的阅读方法,如做批注、写读后感、缩写(写梗概)等;
读《三国》时,我们师生共读的要求是:同写读书笔记、共办阅读小报、共谈阅读点评都会进行集体展览、交流和评价,力求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
(3)知识竞赛(主要针对阅读科普读物)等等。
整本书阅读“跟进”课是学生阅读旅途上的一个“智慧驿站”——或补充能量或更新方法或增强期待,目的是更好地“整装”再出发。
3.分享课。
“分享”课就是把个人的阅读收获——所建构的意义——变成集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智慧。我们运用过三种形式:
(1)以口头形式呈现(与口语交际课整合),比如读绘本故事《七只瞎老鼠》。读喜欢的片段分享喜欢的原因;讲书里的故事(或我与书里的故事);就书中的观点即兴发言或展开辩论;讲“亲子共读”故事等。
(2)以书面形式呈现,比如我们把故事补白、故事续写、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等内容及时记在写话本上。比如我们读完绘本《爷爷有办法》后猜测“那粒蓝纽扣去哪儿了?”读完绘本《我妈妈》后大家轮流夸夸自己的好妈妈,并以“妈妈过招儿”为题写一写妈妈的本领有哪些,晨读上展示朗读,比一比谁的妈妈最牛,最可爱!全班评价后进行修改写话内容,最后把写话本进行展览,每一次展览结束,教师都要将作品收集起来,并指导学生撰写“序言”(一次新的写作练习),装订成册,放在在班级图书角里,成为优质“图书”资源。这些“图书”,既可供同学们随时阅读,还可以把同学们写的好的文章拿回去读给爸爸妈妈听,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将沉淀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了。
(3)以语文综合活动的形式呈现。比如,一年级师生共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布置学生阅读作品,完成选择性“作业”:
1.你当小记者采访书中的人物(小组合作);
2.向同学或家长推荐这本书;
3.给书重新配插图;
4.如果你什么也不想做,就打扮成书中的一个人物来参加读书交流会吧!
“读整本书”教学的方向是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水平都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显性提升。教学的方式从“实施”和“设计”的角度考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年龄特点、读物特点、阅读规律来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情节发展,关注人物命运,让学生能够解决自己关心的问题。方法是最需要教师用心的,教师要能够发现书中的细节,从细节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平凡之处发现自己不易发现的东西。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读物的语言特点,通过“读整本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读整本书”教学的方向从图书转向学生,方式从听讲变为实践,方法从术语变为行动。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教师才会有成就感,才可以实现“读整本书”教学的效益最大化,真正为“双减”助力!
总之,师生共读,读整本书,教师要“教”,更要“不教”。“不教”,即自己读——与学生一起读,与学生读同一本,与学生分享读书的方法、乐趣和收获。如此“不教”胜于“教”。
“师生共读,读整本书”这项共读活动我做了快三年,一路走来,说心里话,累是真的,快乐也是真的!每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前要做大量的准备(精心设计各种课型、准备奖状奖品等评价方案),课堂展示要兼顾所有学生,用各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表达交流机会,激发表达欲望,对阅读成果更要及时展示和评价。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尽管如此忙碌,但看到孩子们用语言、表情、动作传达给我读书使他们很快乐时,值了!是的,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为学生能从实践中体会读书的无穷乐趣。趣儿来了,阅读素养一定会得到提升,语文学习就不愁了!这其中或许会有孩子能长期坚持阅读,使书籍成为其人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