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军:他们首次将火车用于后勤运输——淮海战役中原军区后勤补给纪实

陈延军律师
创建于10-25
阅读 4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刘岱峰表侄陈延军律师与刘岱峰之孙刘卓在一起

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陈延军律师

          陈延军“文武双修”,1995年国家律师资格考试中超越录取线13分通过了国家律师资格考试,2013年11月在首届武术国考中以高分取得“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称号,被称为“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国家级段位考评员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现任中国武协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协监事。 现任北京律协军民融合专委会副秘书长,现从事山西军史方面研究。

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

刘岱峰将军


       刘岱峰(1913—1990):曾用名刘岳魁,山西盂县牛村镇温池村人。1932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2月因在家中被搜出党内文件而被捕。因其承认脱党,同年5月获释。后任“牺盟会”执委和常委兼新军二○九旅司令,山西新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军衔。1940年响应党中央号召,率牺盟会总会、工会、青救会负责人到达武乡解放军十八集团军总部。彭德怀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欢迎刘岱峰一行的到来,称赞他在发展抗日武装,保护革命力量中起了特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岱峰率牺盟会总会的撤出,标志着牺盟会总会工作告一段落。1945年10月,由毛泽东主席提议,经中央批准,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刘岱峰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郑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解放后,历任云南省副省长、国家经委副主任、国家建委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物价委副主任、顾问等职,是开国正部级干部,行政六级干部,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1990年在北京病逝。根据他的遗愿,遗体献给祖国医学科研事业。

          儿子刘京,曾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副总警监警衔、中央委员。

00:22
00:48

紧张忙碌地后勤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济南战役刚结束,华东军区又开始为之后的淮海战役做准备,连俘虏的粮食都准备好了。为了做好统筹安排工作,军委派总后勤部长杨立三协同华野后勤司令刘瑞龙和中野后勤司令刘岱峰筹办淮海战役后勤和支前事宜。

  1948年11月4日,华东局成立了统一的最高支前领导机构—华东支前委员会。当时华东野战军的具体分工是刘瑞龙负责前方战场的后勤供给,华野后勤部长刘瑞龙随华野指挥部行动,负责掌握部队的情况和需求,对送到前方的粮食弹药和物资进行分配;后方由华东局支前委员会负责,傅秋涛任华东局支前委员会主任,负责筹划,征集和调运物资,把物资送到前方兵站。

       淮海战役开始之前,华东支前委员会就设立了大量的兵站,民站,粮站,油盐供给站,伤员转运站,野战医院和后方医院,并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弹药,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炮弹源源不断的运到山东的一些小码头,之后老百姓又用小推车推到指定的地点,直到送到前沿阵地。

        虽然华野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战役发展得过快,还是出现了后勤补给不足的现象。尤其是第二阶段战役开始后,华野部队还没有经过休整就进行第二阶段战役,部队调动频繁,有的在徐州以南阻击杜聿明集团南下,有的在淮北阻击李延年兵团北上,还有的在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紧张的战斗使部队一直处于运动中,很少在一个地点长时间的停留,后方粮食,弹药运输跟不上,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情况。

        当时为了解决前方弹药的燃眉之急,徐州军管会清查了国民党军未能带走的库存后,立刻将缴获的弹药运往前线。当时华野的各种炮弹是5.3万发,子弹520万发,炸药10万公斤,防毒面具7500个,还分给了中野120万发子弹,3000发炮弹,1000桶汽油。

         不过在歼灭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战役开始,我军进入休整阶段,部队的后勤补给开始充足起来。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战役结束,黄维兵团被歼灭,杜聿明集团被围,粟裕向华东局请示让每位指战员分半斤猪肉,5包香烟,周副主席得知后,复电说给每位参战指战员一斤猪肉,5包香烟。

        1949年的新年,华野,中野官兵过得是十分开心的,80万斤猪肉陆续发动各个战场,油盐和香烟也陆续送到。部队实行轮番休息,一边挖战壕,一边吃着解放区人民送来的猪肉,抽着送来的香烟过年。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及其他军区部队与地方武装,于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此役全歼国民党军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和1个“绥靖”区的部队,共56个师55万余人。

      至此,国民党在中原和华东战场上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其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

         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敌80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一次辉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04:24

淮海战役后勤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华东,中原军区及裁北军区所属数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为保障准海战役作战而进行的后勤活动。


         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指示,华东、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同国民党军约70万人进行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战役分三个阶段,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由华东军区后勤部、华东野战军后勤司令部,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供给部、卫生部及运输司令部,华东和中原支前委员会,华中支前司令部,豫皖苏军区后勤司令部和冀鲁豫战勤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战前准备


       淮海战役后勤保障的准备,在济南战役胜利结束后即已开始。按参战部队及民工共130万人、作战3~5个月准备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并预计发生10万~12万伤员进行转运和治疗准备。具体措施:


      ①后勤部署。根据战役要求,各级后勤对本级和所属部队、分队进行部署,按选定的配置地点,开设兵站,将供给、卫生、军械系统的仓库划归兵站统一领导,突出兵站的作用,加强以中站为主的兵站仓库工作(被服药品、弹药分开存放),由兵站统一将保管和运输力量协调起来。仅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后勤就开设13个中站、每个中站下辖2~3个分站,形成兵站网。


       ②储备弹药。根据军委的指示,战役预备消耗量为重武器弹药13个基数,轻武器弹4个基数。武器弹药主要从华北和东北调运,弹药的储备区分为:纵队携行轻,重武器弹药各2个基数,兵团后勤和野战后勤控制重武器弹药2个、轻武器弹药1个基数,军区后勤掌提重武器弹药9个,轻武器弹药1个基数。计各种前后膛炮弹20余万发,各种子弹200余万发,手榴弹40万枚、炸药18万斤,中原野战军按炮每门20~30发,迫击炮每门50~60发,六0炮每门20~30发,重机枪每挺3000-5000发,轻机枪每挺1000发,步枪每支100发,手榴弹每人5枚,进行储备。


       ③筹集军粮。淮海战役在供给上是由华东,中原,华北三大区合力支援,集中了苏、皖、鲁、豫、冀五省的粮食和民力进行的。中原地区,由豫皖苏就地征集中野所需的粮食1900万斤,苏北地区保障华野南下各纵队的粮食供应,运粮3000万斤,山东地区储粮16200万斤,供应华野山东兵团各纵队,冀鲁豫战勤指挥部储备10000万斤。中原支前委员会采取后方调运与就地取给相结合的方针,按战区分布进行粮食储备,解决部队粮食供应。除粮食外,每个支前供应站经常保持油、盐各3000~5000斤,以确保部队供应。蔬菜等副食品主要依靠部队就地采购,并尽力在后方收购干菜前运。


       ④筹措被装。华东野战军在战前发齐了冬装,并前送补充了50万双鞋,还为战役第一阶段储备血衣、血被4万套,裹尸布18万尺,供俘虏用的被装9.8万套及其他物资,中原野战军由豫皖苏军区赶制冬装20万套、棉被10万床、棉帽40万顶、袜子40万双及部分裹尸布和装具。战前除第2、第6纵队外,全部发齐了冬装。


      ⑤运输准备。为保证交通运输线的畅通,淮海战役中华东支前委员会和各办事处均设交通部,完善各级组织负责枪修公路与桥梁。专门组建了中原军区运输司令部,全面负责铁路、公路、水路及人力,畜力运输工作。战前,根据部队分布情况和前进方向选定12条由后方至前方的运输线,并在战役发起前,完成了半永久性及临时性道路抢修。对各兵站的建制运输力进行了调整,并尽可能在各城市雇佣商车(包括汽车和胶轮马车)扩充运力,增强战役运输能力。参战部队筹集汽车1000余辆,雇用地方商车145辆。


       ⑥组织支前力量。战前,地方支前委员会除动员济南战役支前民工留下继续支前外,新动员民工72万余人,其中随军支前民工27万余人(华东15万,中原12万),担架1.6万余副,挑子3.1万副、小车43万辆,汽车310辆参加支前工作。每个纵队直接掌握军民工担架500副(300人),挑子50副(50人),合编一个担运团(3600余人.地方支前机关掌你恒架7500副,桃子9000副,小车3)辆,负黄线的伤员柏弹转运。二线转后和后方临时转)运的民工,则由各地支前机关根据任务周配。


       ⑦伤病救护准备。战投后方共抽出29个医院和23个救护所(其中华东21个医院,中原8个医院和23个救护所)在战区内展开,并在主要交通要道开设了伤员转运站,同时,动员部分地方医院参加伤员救治工作。

  战中保障按战投的三个阶段,对部队组织实施后勤保障。


        第一阶段,1948年1月6~22目。后勤郊门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和中原野战军攻克宿县,进逼徐州,南阻援敌。按战役需要相应地调整了后勤部署,延伸交通通信线路,增设并转移部分兵站网。由于战前准备充分,较好地完成了弹药和其他物资供应,以及4.8万名伤员(华东都队4.3万余名,中原部队5500名)的救治转运任务。只是部队多路快速追击西逃的黄百韬兵团时,由于运送粮食、弹药的各种车辆、桃子跟不上部队,出现短时的断粮及弹药供应不及时现象,经战役后勤采取以下措施,很快得到解决:

       ①战役后方依靠地方支前机关进行紧急动员,将储备在华东、中原各地的粮食速向战区转运,增设粮站,就近直供部队,并从华中6分区向窑湾供应站紧急赶运粮食近160万斤,同时,由许大庄抢运200万斤粮食,直送双沟、褚兰供应部队。

      ②战役发起后,华东军区后勤部门将二线屯集在临沂、郯城等地的弹药直接就近补充进攻窑湾、大许家的各纵队,两野战军还靠前开设弹药库、弹药补给所,信短运输补给距离,以便就近直供部队。

       ③华东军区后勤被服总库移至鄭城,凡南下途经临沂、郯城的部队均就地补充被装,其余部队的被装补充,由华东野战军后勤负责。

       ④给野战医院配备汽车。既解决了伤员的及时救治与后送,同时也便于随部队及时转移。根据需要各医院果取超额收容,随到随治,增设伤员转运站,缩短伤员传运距离,充分发动群众,克服困难。在医院住地和伤员转运站附近,设立粮食,油盐、柴草供应站以加强物资供应,改善伤病员生活管理等办法,完成了卫勤保障任务。


  战役第二价股,1948年11月23日一12月15日。后勤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中原野成军歼灭孙元良、黄维兵团,攻克徐州并与中东野战军合围杜事明集团因战局几经变化,部队纵横转战,形成南北两大战场,使后勤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很快作了调整。


       ①调整后方部署。为适应支前民工担架队转运伤员作战变化,战役后方及时调整了部署,增设了兵站,密化了兵站网,向前延伸了兵站运输线,使补给工作能紧跟作战部队。


         ②增强运输力量。华野方面协同地方支前机构紧急从华北和苏北地区调用地方运输汽车52辆、马车967辆、小推车2万辆。中原方面,也增调了大批地方运力,以及缴获的部分汽车参加战地远输,减少中间周转,及时为部队补充了弹药携运行量。中原军区部队打通陇海线郑州至商丘段铁路后,及时将9车皮弹药送到前线。之后战役总前委在商丘设立总兵站,利用铁路接受华北、中原,华东后方运来的物资,并转运到作战部队。


      ③补充弹药。战中,华东野战军根据作战规模和可能消耗情况,后勤规定除补足各纵队的携行量外,后方另准备武器弹药8个基数、轻武器弹药4个基数,炸药40万斤。12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要华东军区紧急调运炮弹35万发、炸药30万斤,子弹两个基数到徐州东北地区;并利用解放徐州缴获的5.8万发炮弹,640万发枪弹(其中送华东部队炮弹5.5万发、枪弹520万发,送中原部队炮弹3000发,枪弹120万发)和10万斤炸药,派出车辆携带弹药跟随部队,及时组织补充。到黄维兵团和杜聿明兵团分别被围困在双堆集和陈官庄地区后,补给线相对稳定,后勤保障转入正常。


      ④给养保障。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参战人数(含民工)已达130万,日需军粮250万斤。地方支前机关紧急筹粮,先后从豫皖苏地区调运粮食15000万斤,豫西1000万斤,华东的鲁中南,滨海地区80万斤,江准地区240万斤,并实行分区设站供应。华东地区每天要运到120万斤粮食,以供应华野之北线作被部队。华中地区每天运到70万斤粮食,以供应华野之南线作战部队。各粮站要按各纵人数囤积5天以上的粮食和油盐。还要组织各种运力以保证各纵的随军粮站跟上部队,保障粮食的供应。


       ⑤被装供应。由于新兵增加和天气转寒,致使部队被装等物资补充量增大。战役后勤紧急动员豫皖苏区为部队筹措林子50万双,棉帽8.5万顶、鞋子60万双,棉花30万斤、血被5万床,血褥3万床、伤员棉衣5万套、裹尸布20万尺。并组织力量对部队实施跟进补充。


       ⑥卫勤保障。这一阶段,先后发生伤员5万余名(其中华东部队3.17万余名、中原部队1.95万余名)。为增强各级数护力量,战役后勤及时抽调后方卫生人员,山东医学院的学员参加治疗工作,加强一线医院,加速了伤员救治与转送任务的完成。

  战役第三阶段,1948年12月16日~1949年1月10日。后勤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华东、中原野战军全歼杜聿明集团。在此期间,为确保平津战役整体歼敌意图的实现,淮海战役全军休整20天。

       ①调整部署。重点是对给养供应、民工战后复员留用、南下支前机构等进行了部署,增设战利品收集所,明确了战利品的收集原则、要求和任务。

       ②补充物资。利用部队20天休整的时间,按携运行量标准补齐了纵队以下部队的弹药、被装、药品和生活用品;给随军民工补发了冬装1套,鞋、袜各1双等生活用品;按20天的作战预计,由华东、豫皖苏华中地区筹齐5800万斤粮食。又利用缴获的300辆汽车,雇佣地方257辆汽车运粮,从而解决了粮食供应。

        ③伤员救治。这阶段开设的医院、医疗所、医疗队,总收容量为3万伤员。战中发生伤员约2万余名,较好地完成了救治、后送任务。

  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了3个解放区5个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华东支前委员会的干部就有4638人。总共动员民工543万余人,准备担架20.6万副,大、小车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口76.7万头,汽车257辆,船只8539艘。协助部队后勤部门前送弹药1460万斤,后转伤员11万余人。各地支前机关组织粮食供应站110余处,筹运粮食4.8亿斤。战役用粮主要是组织民力运送,运送方式有:小车、小挑运粮,运河运粮,汽车运粮、火车运粮等。对民工自身的行军,食宿保障,华东支前委员会民力部设民部科,每隔30里设一民站,为民工解决行军中的食宿。民站在准海战役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人民群众的支援,对准海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华野特种兵纵队的坦克部队,乘火车沿津浦路南下参加淮海战役

  他们首次将火车用于后勤运输——淮海战役中原军区后勤补给纪实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规模浩大的支前民工倾尽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在各解放区通往前线的十几条运输线上,担架如林,车轮滚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但用火车运输后勤物资则鲜为人知。淮海战役中,中原军区后勤部门首次采用了!

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前,中央军委三令五申,统筹后勤支援,后勤工作准备(粮食、弹药等)及政治工作准备,力求比较完备周到。淮海战役打响后,中央军委又电示,此战役为南线空前大战役,时间可能要打两个月左右,伤员可能有10万以上,弹药、民工需要极巨,请华东局、中原局用全力组织支援工作。

       1948年9月,在河北西柏坡,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了淮海战役后勤业务会议,指派杨立三协同华东野战军后勤部长刘瑞龙、中原野战军供给部长刘岱峰搞好战役的后勤保障。

      这次会议后,中原局成立了豫皖苏后勤司令部,各分局、各级党委及各专区、县、乡村成立了相应的支前组织。中原局发出了全区党政军民“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

  中原野战军的后勤保障部,为适应战役发展的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前方巨大物资消耗和运输缓慢、补给不及时的问题,及时组建了军事运输司令部和所属部队机构,转变干部思想,迅速完成由单纯依靠农民、依靠人力运输,到充分利用城市工人和各方面力量,尽可能使用现代化交通工具,实施紧急军事运输的转变。

  中原军区肩负运输战略物资的重要使命   

     1948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中原地区阴雨连绵,交通一度受阻。御寒的冬装不能及时运到部队前线,中原野战军第三、四、九纵队由河南方城、舞阳向北推进时,因为没有穿上棉衣,每个纵队有上千人因寒致病。第二纵队担任牵制黄维兵团的任务,来不及补给,迟至11月中旬才穿上棉衣,有7个战士在战斗中冻死。

  弹药补给更为紧张,频繁的大规模战斗,消耗极大,而储存的弹药又远在豫西后方和山西腹地,运不上前线。中原军区决定大力建立战勤运输组织,以加强前线运输供应。报经中央军委、总前委批准成立交通司令部,豫西军区副司令员文建武任司令员兼政委,豫西三分区司令员李静宜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军政处长杨国宇为副政委。文建武到职前,由中原军区参谋长李达亲自兼任司令员,立即展开工作,统筹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采用火车、汽车、马车、人力车等一切运输工具,抢运前方需要的物资。

  以往作战,部队依靠解放区的人民肩扛、手推,靠牛车、马车把成百上千吨粮食、弹药送上前线。现在情况不同了,需要供应的已不是1个纵队,甚至不只是1个野战军,而是中原、华东两野战军几十万人。对手呢,虽已陷入完全被动,但究竟还是几十万人的重兵集团、美式装备。要消灭这样的对手,必须要有充裕、及时的供应,而且还要供应俘虏吃、穿、用。在这种形势下,单靠人力无法满足作战需要。李达参谋长亲自召开“诸葛亮会”,研究交通运输问题,确定集中管理使用汽车,抢修公路,探讨如何雇用群众船只,依靠水路运输。

    1948年10月22日,陈毅和邓小平率领中野主力,攻克位于京汉、陇海铁路交叉十字架上的郑州,守敌弃城北逃,郑州东70多公里的开封守敌,也仓皇弃城东逃。中野势如破竹,迅即解放了洛阳、郑州、开封,控制了这一段战略交通要道。但是,当时铁路自开封向东不能通车。李达参谋长立即要求继续组织水路运输,及时将弹药运到阜阳交付前线部队。

  郑州解放后,陈毅、邓小平率中野主力、华野三纵和两广纵队东出徐州、蚌埠线,11月5日进至商丘东南。次日,商丘解放,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在徐州以东打响了,此后,对战争物资的要求更多、更紧迫了。

       11月15日,中原局在《对徐州会战之工作布置》中严格要求,各地必须保证铁路、公路畅通,尤其是陇海路及接通前线之公路桥梁,必须保证畅通无阻。未修者速修,损坏者速复,不平者补平。各地需按中原军区交通局之要求,密切配合,保证弹药及一切军用物资,伤员之前输后送,这是争取战争胜利的关键。

战士们守卫在宿县车站

东进的第一列火车    

      11月16日,杨国宇副政委和中原军区干部46人,组成交通司令部,首批工作人员赶到郑州。在此之前,这里已集中了300多辆汽车,组成了辎汽一团、二团和由数百辆胶轮大车组成的辎重团。

  中原军区首长为了加强对公路交通的管理,决定成立汽车工程管理处,由王家尧任处长,负责领导辎汽一团、二团。李达参谋长要求新成立的交通司令部,管好交通运输,及时供给前线炮弹、炸药。他认为,除了依靠公路、水路,还要充分利用已掌握在手的铁路运输。大家不懂铁路运输,要听铁路管理局和铁路工人的指挥,动员他们为解放全中国出力。

  次日,杨副政委和新任郑州铁路管理局局长的田裕民,来到火车站,找来原火车站长一起商量,原站长为难地说:“一无煤,二路不通,三无火车头,没办法。从开封东去的火车,早已不能通行,铁路被截成一节一节的,上一站不知下一站的情况,火车怎么敢走?再说,国民党撤走时,把许多物资都运走了,现在连一台开得动的机车都没有了。” 

    杨副政委和田裕民来到火车站,直接找工人师傅求教,向他们说:“只有打倒了蒋介石,我们才能过好日子。前面在打仗,需要往前线送弹药,运粮食;需要火车跑起来!”  “中。”工人们热情响应,肯定回答道。  “有煤吗?”

  工人师傅带领杨副政委和田裕民看了车站附近的煤栈,说:“要保证没有人私自运走,这些煤可以维持15天!” 

   工人师傅还说:“司机、火车头都是现成的,就等着你们来,只是缺调度,没有人敢发车。” 

   田裕民拍着胸脯,自信地说:“我就是调度,铁路上的事,我也懂。”

  不一会儿,他们找来了许多司机、司炉,他们个个面有菜色,衣衫褴褛。但是,他们支援解放军的热情很高。为了解决他们的家庭困难,决定每人先发1块银元,另发几十斤粮食,以后工资照付。

  机车开动了,工人们欢天喜地,连夜将50辆的汽车弹药,紧急装运上火车。负责装运的工人高希林兴奋地说:“火车真好。靠几十辆汽车、马车拉1个月也不够1列火车装的。”


        11月18日下午5时,杨国宇副政委带领装载弹药和警卫部队的第一列火车拉响汽笛,从郑州出发,驶向前线。火车缓缓向东行进。工人们欢呼雀跃,他们还把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刘汝明专用的6号包车也弄来了,作为探路先行车,在前面开路。包车上的同志用红布包住手电筒,前后联络。

  车行一夜,驶过开封150公里,来到兰考以东,民权附近。突然,从铁路两旁响起了枪声,子弹从头顶飞过,估计可能是豫皖苏的游击队。同志们高声喊:“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手里还一面不断摇动红旗。听说是中原野战军,许多游击队战士从铁道两旁,一下子拥过来,高兴极了,连忙把已经卸下的道钉,重新安上,固定了铁轨,笑着说:“好险!我们以为是逃跑的国民党军哩。火车再往前开,就要翻车了。”欢呼声中,火车拉响汽笛又滚滚向前了。

中原人民支援前线的大车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商丘兵站”挂牌成立 

    火车走走停停,前面快要到达商丘了。但是,电话一直联系不通,司机不敢贸然开车。于是,让6号包车载1个班,试探着进到商丘,然后回头引导列车前进。11月20日早晨,列车终于开进了商丘。

  商丘车站是陇海铁路上一个重要车站,原名朱集车站,在商丘县城北15公里,西距已解放的郑州203公里,东距尚在敌手的徐州146公里。依靠陇海路和公路,可以将华北、华东、中原地区人民支援的军需物资集储起来,就近分送前线。这里是当时铁路运输最靠近前线的大站,是一个建立总兵战的适中地点。

  商丘车站。一座法国式的站房,一段长约400米的站台。国民党军逃跑前,已将车站物资抢掠一空,机务器材、枕木、道钉等各种零件,多个车厢、工程车都被劫走,连车站的门窗也被破坏了。国民党军还恐吓工人说,共产党一来,就会把人活活折磨死,还以预支薪饷为诱饵,欺骗员工随他们一起逃生。车站已无法保证行车。

  站长王连璧得知火车即将进站的消息,立即动员铁路员工展开抢修工作,宣布所有参加工作的铁路员工,一律保持原职、原薪、原待遇。整个车站出现了“紧急抢修,支援前线”的热潮。工人们将暗藏起来的夹板、枕木、铁钳、钻床等许多物资贡献出来,还找到了失散的8吨机煤。朱集镇“一心池”浴室的老板也将5吨燃煤借给车站作燃料。车站在众人齐心协力下开始运作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商丘兵站”的牌子在站房旁赫然挂起。兵站工作准备就绪,工人们立即架起电台,向在前线的刘伯承、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报告:“第一列火车已从郑州进至商丘车站,并在此处设立兵站”。

      同时,也向在后方主持工作的邓子恢副政委、李达参谋长作了报告。他们都不大相信兵站能够这么快地前进到商丘,来电查实后,刘、陈、邓首长十分高兴,发电指示,商丘兵站不仅要接收中原支援的物资,还包括华北、冀鲁豫,甚至华东、晋察冀那里的,不论是军队,还是地方支援的枪支弹药、粮秣、生活用品等,都运到商丘中转。从此,利用火车这一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开始了紧张繁忙的军运。

邓小平鼓励说:“你们是有功的!”   

       12月16日,新华社广播了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蒋介石嫡系精锐部队黄维兵团的消息。最后歼灭杜聿明集团指日可待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仍然十分关心后勤工作,12月20日晚10时发电询问,给养情况是否已有改善?弹药准备如何?望告。全军上下,对于支前运输保障供应,不敢稍有松懈。

       1949年新年前,大批被俘国民党军官、高级将领被押解到商丘。一天,国民党军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等高级战俘坐在商丘兵站门口,把头垂得低低的,惶恐?羞愧?群众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兵站开始由向前方送弹药、粮秣,变为主要向后方输送俘虏军官和缴获物资了。


       1949年1月7日,华东野战军经4昼夜激战,于1月10日全部歼灭了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前线司令部发言人谈淮海战役胜利时说:“这一次有历史意义的大决战中,由于中共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及中共华东局、中原局的正确领导,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华北地方军并肩作战,各战场兄弟部队协同配合,华北、华东、中原三大解放区千百万人民全力支援,我军终于取得空前的伟大胜利。”

    兵站清点物资时,仅商丘兵站还库存炸弹1811箱,82迫击炮弹8箱,炸药38箱,79步枪子弹l443箱,汽油595桶,雷管2箱,粮食、布匹依然堆积如山。

      1月中旬,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和其他首长乘坐6号包车从徐州来到商丘。中原局将在商丘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政委视察了兵站工作,详细地询问了弹药供应情况,高兴地笑了,鼓励说:“打这样大的仗,幸好弹药充足,补充及时,现在竟然还有库存,你们是有功的!”

阅读 4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