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深思难精进,研无实践难成真。为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哈密市第二小学数学组“研‘数’绽芳华,聚力共成长”教学研讨课活动如期开展。每位教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呈现出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堂。
安莉娜老师执教的《10的认识》一课,利用数学朋友之间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故事中既对0-9各个数字进行了复习,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还使学生受到了情感方面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点子图,找一找尺子中10的位置,写一写10这个数,分一分10根小棒等活动,让学生认识10表示的意义,知道10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10的大小以从及10的组成。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和概括、归纳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整堂课还通过多样化的小口令和鼓励式评价语明确课堂中听、说、读、写、坐、停、看等方面的要求,让每一位孩子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王莉老师在执教的《简单的排列》一课中,化身为引路人,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方法,发现2个不同数字可以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简单排列的3种方法:交换位置法、固定十位法和固定个位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具体的知识技能,更让他们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序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祁靖怡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以秋天小兔子收萝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摆一摆、圈一圈,在动手操作中比较两种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几个几”转化为新知“几倍”。利用固定标准量和变化标准量来寻找倍数关系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安排,通过图形直观、演绎推理、类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对倍的深入认识,并且在比较中不断加深对标准量和比较量的认识,又在不断的素材变化中理解并运用倍来解决问题。
刘莉莎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一课,以长方形经过拉伸后变成平行四边形为例,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大小,让孩子明白“数格子的方法不大好用”,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与它面积相等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接着孩子们积极争论后再动手操作:观察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剪一剪、拼一拼,在动手实践、操作探究中自主发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操作过程层次清楚,通过剪、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孩子们多维参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学得既快乐又充分地理解学问,懂得应用割补法直观、形象地推导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公式,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渗透。
宁宁老师执教的《沏茶问题》一节课,从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买点心的生活情境,语言精练,问题精准,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付晓莉老师和阿米娜老师执教的《平行与垂直》是两节同课异构课,两位老师的课堂结构充分显现出她们对教材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处理,也让在座的听课老师们从同一节课中感受到相同课题下的不同教学风格。付晓莉老师设计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点”到“面”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下逐步形成概念,通过多次调整类别,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
阿米娜老师创设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在设计导入时,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在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到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
随后,明德小学XX主任以“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践”为题,聚焦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以第一学段为例,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地阐述了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让教师们对落实学习任务群有了更加强大的信念和动力。
唐雪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贾老师能够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认知占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贾老师首先应用课件的直观性, 让学生观察问题情境, 明白怎么列出式子,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 减法是去掉一部分, 以建立表象为基础,学生掌握很好。二、把枯燥的数学理论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在自然界中,这些小动物们和我们相互帮助相互依存,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些小动物的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你们能行吗?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 《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第一次看图说图意, 引导学生学会通读题目, 从中找到数学信息, 巩固和培养学生看图和读图的能力。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们”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 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三、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点名说图意,并请其他同学补充,说完整。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可以激发起学生要认真倾听学习的思想感情。 而且强调:反复说。通过说深刻认识加法解决问题的基本形式: 有两个条件一个问题, 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可用加法解决。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低段学生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贾老师从细微的习惯培养抓起,注意倾听的习惯,大声回答问题的习惯,正确的坐姿等等,贾老师善于运用儿童化语言,以和蔼的语气提示学生的习惯,如沐春风,感觉特别亲切,学生的表现当然令人咂舌。
张伟老师执教的《书信中的数字编码》是一节跨学科理念下的综合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活动,整节课主线清晰、完整,以“豫哈”为载体,通过河南小朋友给哈密小朋友的一封信,拉开了数字编码的序章,从解码到编码,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学生编写个人账号的环节,张老师更是不拘泥于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筛一筛、分享创编的个人账号,不仅学会了辨析,还得出编写个人账号如何安排更合理,更符合逻辑思维。总之,不管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小组合作的要求,还是豫哈情深、友谊长存的情感表达,思政教育如涓涓细流,很流畅地穿入了课堂。整堂课有去有回,首尾呼应,合理而有层次。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