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链接高考改革,以学科大概念统领,探索大元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实现教学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探索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引领广大教师紧 跟时代步伐,精研细实、求真务本,整体提升我省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水平。会议主题为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彰显育人价值。
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淄博市群组负责人卢玲老师,主持线上2022 年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省级工作坊培训活动”总结交流会。首先,卢玲老师对培训活动做总结概括,会议从“依托基地建设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的系统构建与实践”,使我们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如何最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是最值得老师们思考探索的问题教学活动,学科的本质是育人功能,让核心的概念的构建过程成为学生精神发展和德育成长的助力。会议的教学素材非常接地气,示范课从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课、实验探究课到大单元教学一应俱全,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思考。
淄博市群组成员结合自己对省级工作坊培训活动内容的学习,分别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博山区实验中学李江老师:在新世纪教学体系不断改革优化完善的背景下,化学是高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新高考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显著提升,化学学科难度增大。过去死记硬背的方法效率低,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法。首先,需要建构一个完整而又完善的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然后加以实践,这才能将化学学好。教学中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体现,是当下教学必须的。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化学核心概念的建构与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科学、正确的教学以及学习方法,很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教师要凸显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的主体地位,化学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后期的发展为前提,采用踏实稳妥的教学方案,使每一个环节的安排都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上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钻研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实验课也要认真对待,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和化学相关的问题,发挥学习化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后及课下对学生进行帮助及辅导,开拓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高青一中纪新慧老师:吕志会老师的报告《依托基地建设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为全省的学科基地建设提供了样板和学习方向。赵锋老师的《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与实践》报告——提到: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能力,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利用核心概念进行"观念建构"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李宁老师《融合教学研促进深度教学、秉持微粒观建构单元设计》,以化学微粒观为统领来搭建学生知识学习和观念认识发展的整体框架把指向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能体现化学微粒观的关键性内容具体化为活动探究构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线索,明确教学核心所在。付成超老师《电解池》“电解原理”的公开课启发教学中应以培养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深度教学,学会教学。吴广谱老师的《电化学——基于单元教学的高三复习课——硫及氧化物解决问题》是基于大单元思维下的高三一轮复习课,以高考、科研、生活和生产中的真实情境为突破,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处理的模式,从化学知识到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知识)点——(能力)线——(素养)面的整体能力提升。马申成、盖庆爽两位老师的《有机化学试题研究》、《反应原理试题研究》,注重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按“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思路设计并实施教学,能以案例贯穿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
淄博一中黄春艳老师:对大概念教学,大单元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了将理论和实践逐渐结合起来的思路。所谓“大概念”指反映学科本质,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统摄性和广泛迁移价值的学科思想和观念。大概念是学习者在必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炼出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模型。是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基础之上,进一步迁移、泛化,应用于必备知识结构化的同时,上升为学科思想和观念,并统摄在应用必备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基于一个合适的项目进行设计需要不仅要学习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学习化学学科知识在工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教学改革,不学习真的就要被淘汰了。比如想要用水杨酸的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设计,就需要挖掘与水杨酸相关的情景素材,比如天然产物的来源、分离、合成及其应用,还要了解临床药用价值,这样的设计肯定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可现实中老师们要出题、看作业、听课、填表等等,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如果能有一本这种情境、项目的相关的书供老师们参考实施起来可行性更大。
淄博四中王芳老师:创新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设计,符合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特点。“双高双微”的设计让高校与中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相互融合。教学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辅助教学实践。利用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的联系结合具体实例将知识浓缩串联成网络,以此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课堂具有连续性且层层递进,更有利于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文本、视频等资源为切入点,以校本课程和社团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情景。教师也应该不断研究主动做出改变,正如林崇德教授所说:“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不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才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化学学科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淄博四中陈晓玮老师:转变教学思维,提升专业素养,彰显教学模式构建的价值。 新课程理念和高考评价体系要求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要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社会,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无论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要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基于化学学科开发课程教学,合理地利用项目式教学、大单元教学、核心概念体系的构建,加强科研探索和形成成果展示。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淄博五中姜丽丽老师:为期两天的省级工作坊培训结束了,这是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们不能只看到专家老师们展示给我们的成果,我们更应该想到这些成功背后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反复的锤炼与思考。青岛十六中李宁老师的报告,讲述自己多年的研究课题及成果,从融合教学到微粒观构建,再到非连续性文本,李老师结合大量生动详实的教学案例,展示了个人学习成长发展和教育教学研究如何充分结合。日照教科院赵老师介绍的“一核五线”式核心概念化学式教学模型也让我受益匪浅,五线式教学,不但有利于老师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当前学生发展需求以及国家选拔人才的要求。吕老师的报告更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让我们认识到高中化学可以如此丰富多彩的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素养及能力。特别是优化的课程体系,既有结合实际的发酵工程,又有实用的高考复习中的模型构建,还有提升学生能力以及培优的大学先修课程,更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学科社团课程,这些优化课程为我们自身的教学也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与学习之处。还有学校开展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乐趣中成长,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者”。
淄博七中常明老师:本次培训以学科大概念统领,探索大单元教学,在常态课的授课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实现了教学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许多老师的公开课,都在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这有利于我们高中一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对于我个人来说,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在教学上精研细实、求真务本,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是我思考的方向。这次培训中,《电解原理》、《盐类的水解》、《电化学—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三复习课》、《设计锂电池—电化学专题复习》、《等级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研究》等,这些公开课对我启发很大,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给我有了新的启发。对我启发最大的,是韩兆状老师的公开课《不加热、速率快、效果好—银镜反应的实验改进》和袁清磊老师的公开课《乙醇催化氧化及产物性质实验的再改进》,两位老师对于实验的设计和研究,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引导,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像他们一样,重视实验探究,让化学充满魅力。
淄博七中张荣花老师:“深度教学”应该是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基于思辨的教学、基于微探究和微课题的研究性教学。深度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策略:(⼀)进行“有限教导”,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力控制自己的讲授、指导,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机会。(⼆)进行“多元教导”,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学过程主要还是⼀个知识学习过程。教师应该进行“多元教导”,实现教导的灵活化。(三)进行“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带着情感去学习,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且能够让知识深入学生的内⼼,进⽽达到改造思想、形成信念的目的。(四)提供“全景立场”,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性,让学生通过对比、比较,形成自己的判断,发展自己的理性。学生既能获得对知识对象的深刻认识,还能发展“批判性思维”“理性”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淄博实验中学朱芳老师:以更高的站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反应了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在生产生活中寻找真实化学问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促进学习方式转变。鼓励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活动。”对于像化学这样的自然科学类学科,学习学科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去营造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并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的实用价值。项目式学习活动以真实情境承载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杜威提出的“做中学”。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解决一个复杂、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完成一项需要深思熟虑的任务,逐步习得包括知识、可迁移技能、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在内的 21 世纪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项目式学习能够契合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还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苏联教师维尔霍汶尼娜有言道:“作为一名教师,只要他走上了专业研究的道路,他就会自觉地关注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他就会对自己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不会把教学看成一种单调的、乏味的、没有创造力的机械劳动。”
临淄中学赵立文老师: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老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
疫情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但这也是对我们的考验,相信在上级领导部门的统一安排和指挥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圆满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这次会议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动力、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努力方向。
让我们借东风,踔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