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求是》杂志重新发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要将文艺建设摆在突出重要地位,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文艺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不断增强对人民的情感自觉,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讴歌崇高信仰,从而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推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艺建设要培育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艺“为谁创作、如何创作、由谁评价”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肩负起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光荣使命,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也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社会担当和历史使命。
文艺建设要在传承中创新,持续释放生命力。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除了深沉厚远的文化血脉,更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在继承的基础上,书写古老文艺传统的新篇章,有助于传播的扩大和受众的开拓,在不断回顾传统,展望未来中,创作出日益厚重的作品,反映奋进新时代的光辉与壮美。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通过文学艺术的传播流通,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