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旧制维新政
——明朝清白郎官执政的故事
南昌大学 钟诗颖
徽派头墙,清风祠堂。在江西省寻乌县的南桥村,有一座古朴、优雅、端庄的徽派门楼建筑,抬梁式的青砖碧瓦,六条柱子支撑着上、下厅堂,有“六巷九天井”的建筑格局。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谢德周的第二个儿子谢遵先,贡生出仕,任凤阳府经历升应天府江浦县令,因政绩卓著,勤政于民,廉政为民,时任直隶监察御史胡应台、直隶巡案田生金联袂授匾“清白郎官第”。
从这古建筑中,留下了一段明代的历史印记,解读出清白郎官“废旧制,维新政”的故事。
1356年3月,朱元璋率水陆大军攻克集庆路(今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1364年正月,朱元璋即吴王位;1367年12月,朱元璋称帝(明太祖);1368年正月,改为洪武,定国号为明,建都应天。应天府辖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五县。1376年,于六合浦子口新置了一个江浦县,隶属应天府。
江浦,紧邻着长江,地理位置显得比较重要,是天下贡品赋税和车马舟船的必经之地,也是公私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明朝中后期的那个时代,朝廷的旧制充斥着腐败和贪污,衙吏们以权谋私,不顾百姓的死活。江浦县的百姓生活本来就是负担沉重,如果再遭受地方政令的暴虐,衙吏们横征暴敛、巧取豪夺,那么百姓的憔悴困苦,更是难以言说。
谢遵先一到江浦任职,就深知旧政的弊端,但他相信,只要有公正无私的制度,就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决定先要废除这些旧的规章制度,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谢遵先向朝廷提出了维新方案,主张简化政务,减少繁琐的程序,让百姓能够更容易地到县衙办理事情。同时,他还建议加强监察制度,确保县衙的衙吏们公正无私地执行公务。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并给予了他一定的权力去实施维新。
在废除旧制的过程中,谢遵先面对繁重的政务和复杂的局面,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力。有些豪强权贵害怕维新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极力阻挠。然而,谢遵先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坚定地整肃纲纪,并得到了许多百姓的支持,彻底废除那些弊端重重的旧制。
谢遵先在江浦任职期间,全面推行新政,废除腐朽规制,引入多项民生政策,江浦县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显著改善,谢遵先深受百姓的爱戴。
初审:谢英楠 谢丽沙
刘新榆 谢伶妍
复审:黎书琴 曹碧玉
终审:谢明慧 陈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