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到秋,从短袖到红棉,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半个学期即将过去,本周我们进入了期中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在校时间孩子们有条不紊,充实而又忙碌着……本周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话题:“盯”出来的优秀
优秀的孩子多半具备自律的能力。 自律的最高境界在于“慎独”。自律之路充满挑战,尤其是当外界诱惑重重时,即便是成年人也难以抵挡。当自律变得艰难时,他律便显得尤为重要。他律,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盯。在家有父母的监督,在校有老师的引导,在社会则有公众的力量。这种持续的关注,会逐渐将孩子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
孩子的自律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而来。家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导师,是他们成长路上的领航者。父母应时刻留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这里的“盯”,绝非简单的监视,而是一种爱的体现,是对孩子成长的责任担当。父母的“盯”,意味着提醒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个人卫生,遵守社交礼仪,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习惯。
在学校,老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老师的“盯”,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监督,更是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引导。课堂上,老师需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反应,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课后,则需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提供指导与帮助。通过“盯”,老师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教育并非家庭与学校的独角戏,社会亦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每个人都应成为教育者,为孩子的成长贡献力量。无论是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还是邻里街坊,都应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盯”,在此成为一种社会责任,是对未来社会的投资。然而,如今人们往往不愿也不敢去“盯”别人的孩子,导致社会风气日渐恶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盯”,并非简单的盯梢或监视,而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一种责任。在“盯”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同时,还需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需求,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与成长。唯有如此,“盯”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助力孩子建立自律的品质。“盯”是一种监督,“盯”是一种提醒,“盯”更是一种引导。缺乏“盯”的教育,无异于放任自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愿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携手,为孩子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返校时间:10月28日早上
校车:6:30
自送:7:10前
1️⃣请家长朋友们检查孩子们的手脚指甲及发型,确保整洁得体。
2️⃣请家长严格检查“四不带”规定,确保安全。
3️⃣天气渐凉,请为孩子穿上秋衣秋裤,并携带红棉校服以防寒冷。
4️⃣请督促孩子认真阅读至少1小时,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5️⃣进入深秋,正值肠胃炎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周末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聚餐、聚会。建议在家多喝水,多吃水果,保持清淡饮食,以健康状态返校。
6️⃣11月初将迎来期中测试,本周我们已进入复习阶段。请利用周末时间自主查缺补漏(如生字、词语、古诗词、日积月累),返校时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