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奇妙的探险之旅--认识酵母菌作业设计

嗯哪
创建于2024-10-25
阅读 3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后河一中 王振华

一、作业设计目标

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2、识记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科学实践能力。

4、通过汇报探究结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作业设计类型

本节课的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和创新实践型作业。

必做作业:全体学生完成,旨在掌握酵母菌的基础知识。

选做作业:从两个备选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旨在提升能力。

创新实践型作业:从两个备选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必做作业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酵母菌细胞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别如何进行呼吸作用?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哪些?

酵母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二)选做作业

题目一:

酵母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有哪些异同?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题目二:

酵母菌在实验室中如何培养?请简述培养过程。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

(三)创新实践型作业

题目一:尝试培养酵母菌,并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

步骤:

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将培养好的酵母菌取一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绘制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题目二:利用酵母菌的特性,尝试制作面点。

步骤:

(一)准备材料

面粉:适量

酵母粉:适量

温水:适量(水温一般控制在35℃左右,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影响酵母的活性)

(二)制作步骤

溶解酵母:将适量的酵母粉加入温水中,用手或筷子轻轻搅拌,直至酵母粉完全溶解。

和面:将面粉放入盆中,加入溶解好的酵母水,用手或筷子搅拌成絮状。然后,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

发酵:将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或保鲜膜,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排气与整形: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在案板上用手揉压排气。然后,根据所需面点的形状进行整形。

二次发酵:整形后的面点需要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二次发酵。

蒸制:将二次发酵好的面点放入蒸锅中,用大火蒸制。

(三)注意事项

温度:酵母发酵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一般在30~35℃之间。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湿度:在发酵过程中,要保持面团表面的湿度,可以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面团。

时间:不同的面粉和酵母活性所需的发酵时间不同。在制作过程中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求成。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让面团发酵过度,以免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

三、学生部分作业展示

必做、选做作业:

实践作业:

01:55
01:27

四、作业反思与评价

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互相评价:通过实践型作业的交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同时吸收他人优秀之处,提升自我。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科学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不同类型的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 3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