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四十·和谐教研】点亮大单元教学,破解课标到课堂的最后一公里——临沂第四十中学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RABBIT
创建于昨天
阅读 7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加强数学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理念理解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经研究决定,于10月23日在和达楼会议室举行临沂第四十中学小学数学“点亮大单元教学,破解课标到课堂的最后一公里”研讨活动。

      阅读的意义在于知识获取与积累、思维发展与提升、情感体验与共鸣、文化传承与创新、个人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与和谐。

      王杰、王爱超两位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感悟到数学阅读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教学资源、教学创新能力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重视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势在必行。

      新课标引领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创新、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荣君老师秉承我校“和而不同 合美与共”的办学追求,提出了颇具特色的问题引领式“四思”教学模式:设疑启思、探究析思、交流辩思、践履悟思。以“问”为载体,以“思”为主线,从问题处下手,引导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学习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出疑问,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启学生智。强调在情境创设中设疑启思,激发探究欲望;在自主学习中探究析思,发挥主体意识;在合作共享中交流辩思,培养合作能力;在迁移应用中践履悟思,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在思辨中领悟数学的魅力。

      课堂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场所,是情感交流、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更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阵地。

      张霞老师展示了课例《条形统计图》,从“为班级选择一种餐后水果”这一现实问题入手,引领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转换成统计问题,之后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并做出决策的完整过程。通过解决“集体生日应该放在哪个月”这一现实问题巩固了对“条形统计图”知识的应用。整节课中,学生们是学习的主人,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感受到了统计对于现实生活的价值,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王祖鑫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周长》。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树叶、课本、桌面等多种实物素材充分感知了“一周”;随后,化物为形,认识了平面图形的“一周”并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在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孩子们合作探究了周长的测量。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指一指,描一描等多种方式认识了一周;在剥一剥,量一量等活动中理解了周长,从而体会到“量”源于“量”的本质。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周长,还学会了测量周长,了解到周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探究了关于周长的许多奥秘,收获满满。

      讲课、听课、评课都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而评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推动教育创新以及增强教育合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两位老师展示了课例之后,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了评课,从课前的情境创设、各个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课上师生的互动效果、教师的教学机智、即时评价是否到位、课件的优化设计等很多方面提出很多建议,为两位授课教师后续的磨课提供了宝贵资源。

      在秋意浓浓的午后,我们相聚一堂,研讨教学的艺术,探索知识的海洋。作为教师,我们在知识的田野上,播种希望的种子,同行间的对话,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有力,唤醒沉睡的思维;我们在教学的舞台上,演绎着不同的角色,时而为师,传道授业解惑,时而为生,虚心求教,不断进步。每一次的分享与交流,都是成长的足迹,记录着我们在教育的田野上辛勤耕耘。让我们在教育的旅途中更加坚定与从容,让智慧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未来之路,让教育的力量温暖每一个渴望成长的心灵。

撰稿:张霞

初审:孟令忠

终审:主父国情

阅读 7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