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进一步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为教师们提供借鉴和交流探讨的机会,我校高中地理组开展了主题为“问题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与完善”的集体教研活动。刘玲玲老师就此于10月22日上午在高二四班展示了一堂稳中有效的地理课。教学处主任王月平、高中地理组全体教师以及高二年级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正式上课前,刘老师提醒学生利用课前两分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强调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课上各环节水到渠成,以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串联起整节课。
利用日本排放核污染水事件作为导入引出课堂主角“洋流”。随后,跨单元整合了必修一关于洋流的分类和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全面的理解与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深入思考,体现了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
课堂前半程,刘老师利用动画演示、实验视频、案例分析多种教学方式引领同学们掌握了洋流的成因。后半程,刘老师提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首先会影响到哪些国家呢”引出课堂的重难点—全球洋流模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问题链展开小组探究,学生们积极讨论,课堂氛围严肃又不失活力。
问题一尝试利用风带模式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图,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提出问题二“这个模式图是理论上的,实际上是否适用呢?”进而引出“以太平洋海域为例,描述洋流的形成过程,并画出对应洋流”来初步验证模式图具有一定可信度。从而提出问题三“结合洋流模式图,总结洋流分布规律”方便记忆和运用。第四问“能根据洋流模式图画出大西洋对应的洋流分布吗”验证新鲜出炉的洋流分布规律是否可行。第五问,“在印度洋海域,洋流模式图依旧完全适用吗”引出关于特殊洋流—季风洋流的讨论分析。
最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总结,在知识拓展“索马里季节性渔场”时链接到高考题,拉进了学生与高考的距离,有利于缓解学生对地理高考的畏惧感。刘老师结合学情,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了数个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有利于学生攻克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师生默契配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评课环节,刘老师首先简述了整体的备课、上课思路,链接高考。随后老师们从多方位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和剖析。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探索到“问题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深度以及未来的延伸方向,为之后既生动又高效的地理课堂留下可鉴之处。这个金秋,我们正在“积蓄”力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迎接更有希望的未来。
文字: 刘玲玲
图片:梁昱菲
校对:周囡
审核: 王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