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7 建水小火车 双龙桥 寸轨还是米轨
小火车开的很慢,首先是当年修建滇越铁路时设计的通过速度就只有每小时三十五公里,而通过建水的铁路当年的轨距是寸轨,仅六十厘米!叫做个碧石铁路(大概是个旧,碧色寨,石屏)。原因是此段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掌握的股份,为了防止被法国人的滇越铁路侵吞而采取的防范。但在修建过程中,担任总工程师的法国人劝说股东,又把部份寸轨改为米轨。因为从经济效益而运输效率讲,轨距统一无疑是有好处的。估计是从个旧出发运锡矿石是在山区保持寸轨,到平原(坝子)宽阔处改米轨。而网上找资料,都说这一段是建水与昆明铁路局按米轨重建维修的。寸轨的车头都停产了,只能米轨。
从旅游角度,慢一点多让游客停留在建水也有好处。所以十三公里设了四个站。
第二站是双龙桥站,此站是真的就站着,没有站房!在车上就可见到双龙桥。
停车时列车员反复警告:停车二十分钟,若错过时间只能等下午的班车。弄到人很紧张,不敢走远。看地形,应可以上桥走过去再绕回来。我是担心我一拍起来就会拖时间。也没敢去绕。基本上就在同一角度拍几张,当时云层很厚光线也弱。
看介绍,这里是两条小河交汇处。乾隆年间初建仅三孔桥洞。后因河水冲刷,三孔小桥独居小河中间,人和车马都过不了河。道光时又补建十四孔联结起来才能过河。这种情况我在陕北见过,好好的公路桥,一场洪峰过后孤零零站在河中间。乘车的旅客只好脱鞋涉水过河,再上另外一辆车。
中国古代桥梁往往除了考虑实用的通过性之外,还要考虑到造景,能不能成为当地一景。所以这双龙桥,桥本身并不出彩,是桥中间这座楼更吸引人的目光。有人把双龙桥这十七孔桥和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作对比,这怕是没什么对比性。人家的十七孔是微微拱起,桥孔大小是逐次渐变。这里就大小统一一条水平线拉平过去了。无论其他,造景的目的达到了。
没有站房,车站旁的地方颇大。有不少摊点,那房子做的很认真。
小火车里发的食物。
还有流动的咖啡车,都是五菱。
火车道旁的站台,用了枕木铺就。
站着当地村子的地标:白家营。村子没空去看看,这地标建的很精致。初看以为是布景,假的。用手摸摸,是真的。货真价实的青砖!
火车站旁土坡上的狗尾巴草,也增添了想象中火车站该有的味道。
站旁皆田野。稻田蔬果,鱼塘莲池密佈难以插脚。还是一派田园风光,完全看不到在闽南沿海路途中几乎相联的工厂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