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就像不久前的国庆假期,许多人在品质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文艺活动中流连忘返。从群众性文艺晚会到各种民俗表演,从民族文化活动到文化惠民服务……各地好戏连台,精品迭出,为人们送去文化大舞台、休闲好去处。
群众文艺发展的核心在人,群众才是文化活动的主角。今年初,一场“村超”、一届“村晚”在贵州榕江相遇,当晚参与演出的演员多达2300多名。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判断文艺作品好不好,主要看人民需要不需要、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实践证明,文艺一旦被资本绑架、被市场挟持,就会变得狂躁短视、急功近利,内容同质粗鄙、旨趣低级虚无。
群众的需求在哪儿,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就在哪儿。现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乡村短视频风生水起,田间地头的农民走到聚光灯下、走进公共视域中;口袋公园、艺术长廊、文化礼堂……正在为群众文艺打开新空间、创造新可能。创意玩法、多元化平台不断激发更多人的创作热情,为平凡的生活注入不平凡的文艺元素。
群众文艺就要扑下身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就是这条。文艺工作者要有眼睛向下看的兴趣和决心,心甘情愿做群众的小学生,深入基层蹲点采风、和群众打成一片、实地用心体悟观察,从中汲取营养和经验,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当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化兴,百姓乐。当烟火气与文化味相得益彰,当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实现有机统一,群众文艺一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抒写人民,贴近人民心怀,观照现实,发出时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