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锋从磨课出 精彩缘自研课来——利通区第十四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磨课侧记

利通区第十四小学
创建于2024-10-24
阅读 20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秋风撩人,秋色宜人,秋景美无限。在这良辰美景之中,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双减政策, 本着“相互学习、促进成长”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过学校及教务处的统筹安排,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磨课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中。

      磨课,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教学之旅,每一步都充满了深度与智慧。它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一次细致打磨,更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深入解读。10月15日,我校语文组进行基础教育精品课磨课,教研员吴长伏莅临我校指导磨课。

语文组

       梁爱英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的《小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的重点是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平等的高尚品质,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难点是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课程设计基于大单元任务,教学环节中设置了有效的教学活动和问题链,结合语文活动观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主题意义的探究,促进学生多元思维,加深学生的爱国情。

     马瑾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第二课时,重点指导学生体会阅兵式场面的庄严隆重,以及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结合学校的石榴籽宣讲视频,拉进学生与开国大典的距离,升华情感。

道德与法治组

      苏芳芳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家庭的记忆》是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2课。本单元围绕“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展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本课主要是从“传统节日中的家”来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并渗透“语言文字中的家”来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的传承。学习课程中内容中建立与家庭情感联系之后,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家庭进行体验、感受,引发共鸣,以至情感浸润。本课通过观察图片、学习微课、听故事、分享资料的活动过程中理解传统节日与语言文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因此,在孩子价值观形成初期进行及时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马娟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第四讲第二课时——伟大的中国梦。从学生的小梦想到国家的大梦想,有无数的国之脊梁为之奋斗。通过三个学习任务群体会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在学生小小的心灵里种下爱国、刻苦、勤奋的种子,铸牢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付诸于行动。

       马虹老师执教的是《筷藏乾坤 华夏传承》的主题班会,筷子虽小,却蕴含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本课通过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交流分享活动等,让学生从中明白筷子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视频辨析等活动,了解筷子的餐桌礼仪和正确用法,倡导同学们正确使用筷子,文明就餐,注意餐桌礼仪。感悟华夏深厚的文化积淀。再通过筷子的文化延伸到中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思考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切实感受自己能为传承传统文化付出的努力,深化爱国意识,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实践弘扬之行。

英语组

     王佳润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Unit3 It's a colourful world》,王老师利用古诗中蕴含的颜色进行导入,将传统文化与颜色相结合引出三原色。在课中学习环节,通过听音回答问题的方式提出问题为什么本课的题目为Magical colours并带着这一问题逐句理解课文,再通过复述课文,看一看连一连,选择最喜欢的图片表演课文,完整的表演课文等多种听说读的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理解课文,最后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三原色是红黄蓝而不是其他颜色?为什么本课的题目为Magical colours.学生在观看实验和课文的学习中通过推理判断比较中潜移默化训练了思维能力,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在练习环节,通过三原色调色原理设置看一看,写一写;混合多种颜色实验;为冰墩墩头套上的彩带涂色,帮Baobao调制出进入天坛的颜色;用三原色进行图画创作等方式再次巩固了本课颜色的学习。最后为学生介绍了一些中国颜色,通过播放“一带一路,古今对画”的视频,启发学生:中国的颜色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数学组

       王艳老师的《数学广角:推理》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在学习中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祖国美好,提高学生共同体意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好的教育,一定是一群人的同频共振回响。教师研磨课活动是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每一节课都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每一次学习与探索都是一段快乐的旅程。相信,在教学教研的不断努力和磨练中,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定会喜报频传!

撰   稿:赵思萍

初   审:安韶晖

终   审:王学新

阅读 20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