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出了重要意见。基层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道关口,是应急救援处置的第一现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握紧“决策之舵”。推动建立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充分整合基层现有力量以及发动基层各方力量,建设镇级标准化应急管理站。以应急管理站为工作轴心,既聚焦于重点、又统揽全局,一盘棋谋划,全面统筹协调基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以更高更广的视野去研判应对各种风险,实现安全监管责任合理分解,防灾减灾力量相对集中,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充分聚集,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米”,筑牢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二、强化数字赋能,搭设应急指挥平台,连通“应对之脉”。围绕平战结合原则,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依托智慧网格管理平台,整合基层治理力量,建设数字化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保障应急通讯,打通险情预警研判、转移避险、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等“应急链”。盯紧基层末梢,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精准度,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协调联动机制,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提高响应速度,打造“数据共享、一网统管”的运行体系,实现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常态到“联动联防联控”急时状态的有效衔接。
三、强化赋权执法,打造综合执法队伍,筑牢“安全防线”。全面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规范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行为,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效能。强化技术指导,开展“派驻跟踪、自主托管、清单帮扶”三大指导服务。实行“执法+专家”分片挂钩,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杜绝“走马观花式”检查。引导企业自觉拧紧安全生产阀,扫清安全生产盲区,既要提防“灰犀牛”,又要高度警惕“黑天鹅”,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精准有效打通安全生产堵点,助力企业落实落细安全生产标准化提质增效。
四、强化协调联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保障“救援之路”。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组建各类专兼职应急队伍,积极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做到“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脚底有力,培养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精兵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建立基层应急物资储备站,储备各类应急物资装备,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满足关键时候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