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瑟瑟,
时光清浅,
撷一束光阴,
抚过心间,
唯有教研的芳华,
沉香流年。
秋日共研,催发一树清香,逐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10月24日,南城县实验小学语文组迎来了本学期的专题研讨课。学校语文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活动,观摩由六年级曾立萍老师执教的文言文《伯牙鼓琴》,课后老师们共同研讨了如何“立足课改,深化课改,提高课堂有效性”,切实落实“双减”政策。
磨课——纸上得来终觉浅
这是曾老师从教以来的第一堂公开课,曾老师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选了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伯牙鼓琴》。确定课题后,她便开始了积极地备课,曾立萍老师自行研读教材和新课标,搜集名师讲课视频资料进行学习。在危倩茹老师的指导下,经过精心设计,初步形成个人详案和课件。在10月17日,曾立萍老师开始了第一次试教,并在课后结合自己课堂上出现的不完美,继续进行优化。
学习使人进步,教研使人快速成长;思考使人敏锐,教研使人心存高远。四天后,曾立萍老师进行了第二次磨课试讲,磨课的过程离不开身边优秀人的指导和引领。在尧娟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一起深入分析教材,紧扣课后习题,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曾立萍老师,对她的课件进行了修改与完善,让她的课堂更有品质、更有立意。
展示——精研细磨展芬芳
《伯牙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这节课曾老师把知文意、悟感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整堂课老师就是学生们的知音人,懂得他们学文言文的难处,适时点拨,让学生对难以捉摸的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完成“文字”与“声音”之间的转换。
教学伊始,曾老师引领学生在一系列的朗读中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感。通过老师范读,提醒学生要注意“乎”作为语气助词要稍作延长再停顿,做到声断气连,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美;同时在朗读“巍巍”和“汤汤”时要关注注释,根据注释中的描述并结合自身理解与想象读出山的高大和水的浩荡,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他们二人的知音情,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孩子们在“高山流水”中感悟伯牙之喜。在伯牙“破琴绝弦”的决绝中感悟“伯牙之悲”,这样的大喜大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曾老师紧紧抓住“知音情”,以读促悟,借助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子期二人为什么能成为知音,伯牙又为什么要在锺子期死后“破琴绝弦”。
评课——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课后,各年级组老师针对曾老师的本次教学课堂,积极参与评价。老师们对曾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曾老师深入挖掘了文本,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音的向往,进一步体会艺术之美。
同时,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实用建议:
尧付媛老师:整个课堂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老师的引导的有效程度不够,不利于有效课堂的生成。
余戈书记:真正的有效课堂一定是学生学有所得,但整堂课,虽然读得多,没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研讨——为有源头活水来
智慧的火花在教研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对教学方法的重新认识,无论是对课标的进一步学习,还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深入探讨,相信我校全体语文老师们在此评课交流的过程中都受益匪浅。
伯牙鼓琴传千古,
以研促教共提升。
南城县实验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教学这片沃土上,
不断精耕细作,
期待教学硕果累累!
校训:厚德 优学 励志 强身
校风:文明 勤奋 朴实 健美
教风:严谨 求实 创新 乐业
学风:乐学 勤学 会学 博学
图文:危倩茹
审核:李小华
签发:余丽娜
——END——